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百慕大

全球禁地,世界未解之谜,神秘的百慕大三角!

时间:2023-09-30网络作者:小白

对于飞机和船只在百慕大三角海域不断神秘地失踪,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这一地区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下面是各科学家提出的猜想:

百慕大三角海域存在着一个强大的磁场,干扰飞机和船的正常航行,并导致机、船遇难。

百慕大三角区海底有一个巨大的暗洞,它穿越美洲大陆,直通太平洋。

这种巨大的洞穴,产生一股极大的吸力,过往的飞机和船只,就可能被吸到海底。

百慕大三角区海底存在黑洞,黑洞是一种死亡了的星球,当它的能量用完之后,便出现奇妙的"内缩"现象。

这种"内缩"的吸力极强,连光线也能被吸进去,因为没有光发射出来,所以是个黑洞,但可以探测到。

大约在1500年前,有一直径约50公里的巨大陨石,坠落在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产生的巨大撞击力能量全部消耗殆尽后,便出现"内缩",同时产生强大的吸力。

从那时起,过往的飞机和船只自然会被黑洞吸进去。

百慕大三角区海面布满了直径数千米,甚至数百公里的巨大漩涡。

这种巨大的漩涡从海底旋到海面,能产生一个强大的电磁场,导致飞机、船只失事。

百慕大三角区存在直径约2000公里的巨大漩涡。

它就像一面巨大的凹面镜,在阳光入射角60-70°时,聚焦点直径可达数百至千米,其温度之高,足以使飞机和船只顷刻间熔化,即使稍有靠近,也能引起爆炸烧毁。

夜间能将星光、月光聚焦,使磁场扰动,造成飞机、船只上的仪器失灵,导致机、船毁灭。

百慕大三角区海底有许多孔洞,这些海底孔洞,不断放出甲烷和其它有毒气体,机、船人员吸入这种气体便窒息而死,而机、船被急风恶浪吞噬。

百慕大三角区海域的海底,沉积了一层由动植物遗体和沉船等组成的"水合物"。

这层"水合物"一旦海底火山爆发或受海洋暖流的冲击,就会溶解,产生大量甲烷。

甲烷从海底上冒,形成无数气泡,使海水压力减小。

气泡上冒到海面破裂,便造成海水的"中空",当船只由"实水"驶入"虚水"区时,虚水因无支撑船只重量,便沉入海底。

飞机经过这一海域时,因甲烷将空气中的氧气"逼离",造成缺氧熄火而坠落。

飞机在坠落过程中,从排气管中排出的灼热,带有火花的废气,引燃四周的甲烷,将飞机烧毁。

地理位置

百慕大三角位于大西洋西侧百慕大群岛、佛罗里达海峡大安的列斯群岛东端的波多黎各岛之间。

大部分位于北纬20°~30°之间,属于北热带

这里全年主要受热带气团控制,盛行东北信风

夏秋多热带飓风,狂风怒吼,常形成10多米高的水墙,还经常可以遇到海龙卷,它能把海水吸到几千米的高空,给航行罩上了可怕的阴影。

此外,百慕大三角附近既有明显突出的半岛如佛罗里达半岛、尤卡坦半岛,又有被半岛围起来的较封闭的海湾墨西哥湾,还有众多的岛屿和海峡:巴哈马群岛、大安的列斯群岛和小安的列斯群岛等1200多个岛屿。

这些岛屿面向浩瀚的大西洋,屏障着加勒比海,大大增加了洋流的复杂性。

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在安的列斯群岛附近大部转向西北,从百慕大三角海区穿过。

另外,从墨西哥湾经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佛罗里达洋流,非常强大,宽度扩及整个海峡,达150公里,洋流深800米,每昼夜流速为130~150公里。

如此浩浩荡荡的大军也从百慕大三角海区通过。

百慕大三角海区洋流复杂,势强流急,遇难的飞机、船只即使不沉入洋底,也会被强大的洋流冲得无影无踪。

百慕大三角海域又是马尾藻海的一部分,海面布满了以马尾藻为主的褐色藻类,不利航行。

异常地磁带

百慕大三角的奇怪之处,在于海洋和大气层。

此处的海洋和大气层发出的波段与其他海洋区域不同。

因此,很多船只和飞机在此消失。

卫星记录的数据显示,在南大西洋存在地磁异常带,这里只存在地球内部辐射。

这条辐射带被命名为范艾伦带。

地球辐射带有两个外部辐射和内部辐射。

他们到达地磁层积累高能粒子,从而防止他们侵入地球,内层带主要有质子组成,而外层带充满了电子。

内外层带的形状都像甜甜圈。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 范在分析来自卫星探险者一号的数据后发现了内层带。

因此百慕大三角辐射带被命名为范艾伦带。

这也证明了前苏联物理学家谢尔盖 维拉诺夫和亚历山大的研究。

科学家表示,正是因为百慕大三角存在一条地磁带才产生了这种罕见的地理情况,他们是通过俄罗斯的三号飞船进行数据采集的。

数据显示,当出现长时间的太阳活动时,例如耀斑、太阳黑子,地球有时候会发生变化出现第三个波带。

太阳状态稳定的时候,这层波带会自然消失。

2012年,美国航天局发射两颗测量卫星。

通过他们的测量,得到的数据显示,该地区的粒子可以瞬间从0加速到接近光速,除此之外还发出超低速电磁波。

海底金字塔

1967年,一位美国飞行员罗伯尔·布卢斯和助手迪米特来·勒皮科夫驾机在百慕大海区的巴哈巴群岛一带低空飞行。

突然他们发现比米尼岛水面下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物体。

次年8月,考察组来到比米尼岛水域展开水下考古工作,发现,在比米尼岛水下,巨大的石头建筑群静卧洋底,它们结构严密,规模宏大,形状变化多端。

长达1600米的大石墙,由长4.5米,宽6米,高3米的大石块砌底,每块大石至少重25吨。

石砌的街道,还用长方形或多边形的石头排列出各种图案花样。

一座高42米,每边长54米的平顶金字塔,沉睡在距海面近400米的水下,另外还发现有码头、港口设备遗迹和大理石的雕像。

1978年,国际潜水中心主任罗歇韦率领一部分队员来到百慕大魔三角附近考察,突然大晴天起了风暴,海面瞬时间迷雾茫茫,白光直射天空,小船已无法控制,他们只好舍身潜入海里。

当潜入100米深处时,他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它有两个大洞,海水以极快的速度从洞中穿过,激起海面怒涛狂卷,水雾飞腾,工夫不大,当这一现象消失,海面又恢复了平静。

经细心测定,他们发现,坐落在洋底的金字塔高200米,塔尖距海面100米,塔的每边长300米,建筑年代约比埃及金字塔早7000年。

由于海水太深,环境复杂,水下勘察的科学家无法断定,该金字塔与大西洋底的其他古建筑群是否系同时代的产物。

在发现这座巨型水下金字塔的前两年,科学家们就在其东面发现有一座金字塔深藏在百慕大海区的底部,它的塔顶离水面达700米。

对大西洋中百慕大海底文明遗址的最新发现是在1989年,两名挪威潜水员在魔三角的一个水底平原上见到一座古城。

他们二人用水底摄影机拍下了有关镜头,从中可以看到许多纵横交错的道路,一座座圆房顶的建筑物排列道路两旁,此外还有竞技场及长方形的建筑物。

它们都保存完好。

这两位挪威人自信发现了柏拉图所提到的亚特兰蒂斯古陆。

2012年,美、法两国的科学家联合其他国家正在对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床进行调查,发现了一个人类从未发现的金字塔。

金字塔周围长300米,高200米,海床上露出的部分,从底部到顶尖的高度是100米。

初步推断这个结构是由玻璃或者类似玻璃的材质组成,因为它全部都是光滑,部分属于半透明的形态。

最近,由美国、前苏联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调查《百慕大神秘三角》之谜的小组,利用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进行侦察,揭开了这一神秘的百慕大三角之谜。

根据激光扫描的照片发现,在这个三角地区有一个威力无穷的型湍流漩涡。

领导这个调查小组的首席科学家阿科尔博士表示,这个巨型漩涡出现时只不过3秒钟,但其威力无穷,令人难以置信。

它的吸引力之强,比地球上任何飓风、大地震或火山爆发的威力都强得多,与月球影响地球潮汐的万有引力相比毫不逊色,它可以影响月球上的天气。

这个巨大的漩涡出现时,飘忽不定,难以测摸,要在大西洋寻找到它,真像大海捞针。

这也是前人未能解释百慕大三角之谜的主要原因。

当突如其来的巨大漩涡出现时,所向披靡,海上的舰船,九霄云空的飞机都将被卷入海底,造成机、船失踪。

那末,这么大的巨型湍流漩涡,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个问题,还有待于人们去进一步探索。

2023.9.17

蜘蛛侦探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