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国位于新疆罗布泊西部,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丝绸之路的年代,楼兰古城通过商业致富,使楼兰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中原的商品和文化也借着丝绸之路传入楼兰,给楼兰带来了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楼兰古国成为了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一个独立的国家,然而在存在800年之后却神秘的消失不见。
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究竟是外敌的侵入还是自然灾害的毁灭?楼兰古国的人民又去了哪里?楼兰古国遗址的发现楼兰古国遗址是西方的冒险家首先发现的。
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方冒险家将目光投向了位于亚洲中部、沉寂了一千余年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 赫定和同伴第二次来到这里探险,他们艰难地走到罗布泊北岸,准备在附近挖掘淡水,发现铲子丢了,随行的向导艾尔迪克返回去导找,半路遇到了大沙暴,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狂风过后,一座泥塔、房屋组成的古城奇迹般的展现在眼前。
转年,斯文 赫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开始了对这座古城址的挖掘和探索,希望能够从遗迹和文物中再现昔日的繁华。
根据挖掘出来的字样,斯文 赫定推断这座古城原名可能是 楼兰 。
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中国学者冯承钧也就楼兰名称的来历问题撰文,指出 楼兰 来源于这里的湖泊 罗布泊 的古名,因为在《水经注》第二卷中引用《西域记》中的提法,称 罗布泊 为 牢兰 海, 牢兰 与 楼兰 当为一个名字的不同译法。
继斯文 赫定之后,各国探险家纷至沓来,其中包括英国的斯坦因、美国人亨廷顿、日本人桔瑞超等,他们发现并带走了大量的古文物。
斯坦因在1906年根据从楼兰发掘出的汉文,推算楼兰古城大约在公元3世纪至4世纪的时候就被放弃了,他还特别指出 文书上同样可以确证此遗址的地名就是中国古代史书上提到的楼兰 。
从斯坦因等人挖掘出来的木雕、浮雕、上漆家具、青铜艺术品、精美的女士绣鞋,以及在距离楼兰遗址约四英里的地方发现的古代墓葬中出土的各种随葬器皿和精美华贵、色彩艳丽的丝、毛织物,可以看出这里的物品明显带有汉代风格和中西方交住的痕迹。
结合一些史书上的记载,说楼兰地处交通要道,向北可达库尔勒地区,向南可至罗布泊南面的米兰娜国,向东则直接有干线与敦煌相通。
这些实物和文献记载可以帮助我们初步确定楼兰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
那时的楼兰,是罗布泊绿洲上的一个王国,伴随着汉朝统治的介入和丝绸之路的开辟,更成了南来北往商家的必经之地,楼兰地区流通着前来交易的各国的钱币,织铺、香料、琉璃等等,呈现出一派商旅云集、经济繁荣的富足景象。
按照出土的文书和我国著名史书《史记》中《西域传》的记载,可以推断大约在公元前77年,汉昭帝为了加强对楼兰的统治,派大将军杀死了楼兰的国王,立国王的弟弟为王,汉军也开始派兵在此驻扎戍边。
东汉时期,楼兰国日趋强盛,吞并了一些小国,成为包括原楼兰国在内的一个大国。
东汉时期还在楼兰城内设置西域长史,并一直延续到魏晋。
这一时期,西域长史对楼兰地区的居民建立各种制度,使当时的社会生活带有明显的汉族色彩。
从后来发现的楼兰城外人工渠道的痕迹判断,那时的楼兰曾经也是沧海桑田,有着相当规模的农业生产,这一点可以从中国考古工作者挖掘到的木简上得到证实,那上面清楚地记录着二十多个屯田将耕种数百亩田地的详细记录,到了东晋后期,中原地区群雄争权,战乱连绵,朝廷忽视了对西域地区的统洽,楼兰也渐渐与朝廷失去了联系。
再到公元6世纪前后,中国史书上就已经找不到关于楼兰的记载了。
至唐代再次出现关于楼兰战事的记录时,那里已经被描述为一片荒漠,王昌龄在诗中写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将楼兰形容为 城郭巍然,人烟断绝 了。
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猜测关于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有很多揣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于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最盛行的说法是由丝绸之路的变迁造成。
两晋之后,丝绸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楼兰的驻兵和屯田事业也从此向北转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楼兰古城便慢慢被废弃,最终销声匿迹。
也有人认为是战争摧毁了楼兰城。
作为重地,历史上匈奴、吐蕃、月氏等国都曾统治楼兰。
在楼兰城周边的多处墓地可以看出,在同一区域同一时期的墓地葬有不同的人种。
有可能是楼兰被占领后,占领者实行了屠城,然后撤离,楼兰因此慢慢被风沙湮没。
除此以外,人们还认为当时的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是大自然的灾难造成的,关于这种灾难,有些人认为是干旱引起的,当时从楼兰国出土的文书上还可以看到,楼兰的水源确实日益匮乏,一些文书上记载了号召大家节约用水的文字,水源的紧张必然导致农业生产力的下降,粮食不足,也必将逼迫久居在这里的人们另外去寻找新的家园。
当然,这种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它必然与人们忽视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关。
由于水源的缺乏让楼兰古国附近的地方变成了荒漠,当地的居民只有弃城而逃。
还有人认为是由于洪水,有人认为,在1600年前罗布泊洼地及其周边有大面积的森林,种类繁多的植被,飞禽猛兽出没于此,生态环境与现在相差极大。
这一时期,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河流水源充足,孔雀河与楼兰古城平行且只有22公里左右,若是楼兰城缺水,完全可以引孔雀河水入城。
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之谜近段时间,中科院罗布泊环境钻探科学考察队对罗布泊进行了全面的环境科学考察,之前中国也有很多次的考察,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彭加木,但是都不全面。
这次最近的考察队认为,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由于干旱的原因造成的,但是造成这种干旱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全球性的问题,也有地域性的问题,还有其他自然和认为方面的因素。
全球气候旱化楼兰古国消失的时间正好是全球旱化加剧的时期,楼兰古城的消亡是在中国北方,甚至是世界气候出现旱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只是由于楼兰处在干旱内陆,这里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显著罢了。
青藏高原隆起在距今7到8万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这种隆起对中国西北部的气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罗布泊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东亚西北内陆,每年,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几乎都很少到达这里。
在地域性因素中,还有一点必须值得注意,据说从近来的遥感资料判断,孔雀河上游曾发生了一次大的滑坡事件。
这次滑坡整个堵塞了孔雀河的河流通道,致使罗布泊的来水被断。
人类过度开发当时由于建造楼兰古城的时候消耗了很多树木和芦苇,10万多平方米的楼兰古国需要消耗的自然资源是相当恐怖的。
在这期间,再加上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战争的破坏使得这里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传说中的其他原因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斯文 赫定认为,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
3000多年前有一支欧洲人种部落生活在楼兰地区,1500多年前楼兰再次进入繁荣时代,这都和罗布泊游移有直接关系。
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
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楼兰古国拓展阅读:从众多考古学家以及探险家所攫取的考古资料分析,当时在楼兰古国已经有了贫富差距之分,普通老百姓住的房屋条件比较简陋,但是遗址中留下的大量做工精细的木制品和古钱币又提醒人们,楼兰城中也不乏富甲一方的人家。
在废墟中发现的大量木工由于手艺精湛足以显示当时楼兰古国繁荣的经济状态。
而且从整个城市布局来看,楼兰古国已经形成了标准的城市。
1980年,考古学家在罗布泊铁板河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古尸,女性的皮肤为红褐色,还稍有弹性,面部轮廓非常明显,眼睛大而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而翘。
经过图像处理后,生活在数千年前的一位美女,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由于这具古尸是在楼兰地区发现,人们给她取名为楼兰美女。
都城内街道整齐,店铺林立,一派繁荣之景。
《汉书》记载了楼兰古国的盛况:“商贾云集,使者相望于道。
” (楼兰古国遗址) 然而,这样繁华的楼兰古国,为什么仿佛在一夜之间,突然就消失了呢? 关于楼兰古国的记载,最早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前。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是一个“城廓之国”,属于西域36国之一。
鼎盛时期的楼兰古国,拥有12个部落村镇,在《汉书》里有这样的记载:“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 楼兰从汉唐时期开始就是西域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
从楼兰出发,向东可到敦煌,向西北可到焉耆、尉犁,向西南能到若羌、且末。
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紧俏商品,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和西域的珠宝马匹等进行交易。
各国的使团游人、僧侣客商,都在此落脚休整,开展贸易。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也让楼兰古国经济非常发达,文明空前繁荣。
楼兰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都市,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汇集点。
为保证丝绸之路的通畅和西域地区的稳定,从东汉时期,中原的中央政权就开始在楼兰设置西域长史一职,管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等事宜,为楼兰古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曾经富庶文明的楼兰古国,却在公元4世纪前后,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被黄沙掩埋的残垣断壁和古迹遗址,向人们述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一行正在罗布泊考察。
正当他们筋疲力尽,准备返回时,随行的向导发现自己的铁锹不知在什么时候丢失了,而铁锹又是寻找水源不可或缺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找回铁锹,这位维吾尔族农民返回沙漠中,可是没等他走出多远,就遇上了强烈的沙尘暴,他赶紧找到了一个藏身之处。
当沙尘暴过去以后,眼前的景象让向导大吃一惊。
一座古城遗址,赫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佛塔、城墙、木柱、房间等清晰可辩。
向导赶紧返回营地,将这个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
欣喜若狂的斯文·赫定随即对古城进行了简单的发掘和考察,找到了众多的文书和木简。
由于没有准备,斯文·赫定一行决定返回国内,来年再行考察。
(斯文·赫定旧照)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又重返古城遗址,带走了100多件文书和木简。
经欧洲的汉学家解读,发现这个古城遗址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古城。
由此,被漫漫黄沙掩埋了1500年的神秘古国,重现于世,引发全世界轰动。
其后,楼兰古城又发现了大批的墓地,出土了“楼兰美女”“小河公主”等干尸。
同时发现造型独特的“太阳墓”等死者墓穴,更是让楼兰古国迷雾重重。
那么,高度文明发达的楼兰古国,是怎样消失的?这里的数万居民又到哪里去了呢? 关于楼兰的消失,有几种说法。
其一,外族入侵导致楼兰古国的灭亡。
在楼兰出土的文书和木简中,曾大量记载了一个名叫鲜卑的少数民族,对楼兰古国进行长期的掠夺和骚扰,也记载了楼兰古国对付鲜卑人的方法和策略。
由此专家推测,由于楼兰古国繁盛,导致周边其他民族对楼兰国财富的觊觎,战争也就频繁发生。
在楼兰古国消失前,楼兰人很可能和鲜卑族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导致辉煌的楼兰文明毁于战火。
其二,楼兰古国爆发了瘟疫。
在楼兰古城遗址的考察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捕鼠器。
说明楼兰古国曾鼠患成灾,由此导致鼠疫的爆发和肆虐,众多的楼兰居民被传播感染。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鼠疫是无法治愈的。
因此,楼兰人几乎都死于瘟疫。
(赫定和他的探险队旧照) 其三,生存环境的恶化。
最近又有新的观点提出,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上升,阻断了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导致楼兰古国所在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楼兰的生命之河——孔雀河由此断流,失去了水源的楼兰古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另外,从发现的太阳墓地来看,当时的楼兰人为了建一个太阳形状的墓地,不惜砍掉了数百棵大树,用树桩围城太阳的形状。
从已经发现的7座墓葬中,据粗略统计,就用掉了1万多根原木,这样大规模地砍伐树木,必然会导致楼兰古国的植被大量减少,生态恶化,水源枯竭。
出土的文书中,曾记载了古楼兰人乞雨的仪式。
他们将一头健硕的公牛当做祭品推进河中,希望河神赐给他们更多的雨水。
但这头牛居然没被淹死,活着游到了河对岸。
于是,楼兰人非常失望,认为河神是在故意惩罚他们,不接受他们进献的礼物。
古楼兰人在后期也认识到了这种做法带来的严重后果,特别颁布命令,提倡种树,保护植被,禁止砍伐树木。
颁布凡砍伐树木一棵,罚没马匹一头等法令。
但是,也许是楼兰人觉醒太迟了,他们的家园再也找不到一滴水,水源成为了压垮楼兰文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楼兰古国不能住了,楼兰人肯定只能搬迁。
但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楼兰人搬迁的情况。
或许他们占领了其它国家和地区,或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消灭了。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楼兰人和别的民族融合。
这一点,目前还缺乏文献记载和考古学的证据。
(参考资料:《汉书·西域传》)
都城内街道整齐,店铺林立,一派繁荣之景。
《汉书》记载了楼兰古国的盛况:“商贾云集,使者相望于道。
” (楼兰古国遗址) 然而,这样繁华的楼兰古国,为什么仿佛在一夜之间,突然就消失了呢? 关于楼兰古国的记载,最早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前。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是一个“城廓之国”,属于西域36国之一。
鼎盛时期的楼兰古国,拥有12个部落村镇,在《汉书》里有这样的记载:“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 楼兰从汉唐时期开始就是西域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
从楼兰出发,向东可到敦煌,向西北可到焉耆、尉犁,向西南能到若羌、且末。
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紧俏商品,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和西域的珠宝马匹等进行交易。
各国的使团游人、僧侣客商,都在此落脚休整,开展贸易。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也让楼兰古国经济非常发达,文明空前繁荣。
楼兰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都市,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汇集点。
为保证丝绸之路的通畅和西域地区的稳定,从东汉时期,中原的中央政权就开始在楼兰设置西域长史一职,管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等事宜,为楼兰古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曾经富庶文明的楼兰古国,却在公元4世纪前后,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被黄沙掩埋的残垣断壁和古迹遗址,向人们述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一行正在罗布泊考察。
正当他们筋疲力尽,准备返回时,随行的向导发现自己的铁锹不知在什么时候丢失了,而铁锹又是寻找水源不可或缺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找回铁锹,这位维吾尔族农民返回沙漠中,可是没等他走出多远,就遇上了强烈的沙尘暴,他赶紧找到了一个藏身之处。
当沙尘暴过去以后,眼前的景象让向导大吃一惊。
一座古城遗址,赫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佛塔、城墙、木柱、房间等清晰可辩。
向导赶紧返回营地,将这个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
欣喜若狂的斯文·赫定随即对古城进行了简单的发掘和考察,找到了众多的文书和木简。
由于没有准备,斯文·赫定一行决定返回国内,来年再行考察。
(斯文·赫定旧照)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又重返古城遗址,带走了100多件文书和木简。
经欧洲的汉学家解读,发现这个古城遗址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古城。
由此,被漫漫黄沙掩埋了1500年的神秘古国,重现于世,引发全世界轰动。
其后,楼兰古城又发现了大批的墓地,出土了“楼兰美女”“小河公主”等干尸。
同时发现造型独特的“太阳墓”等死者墓穴,更是让楼兰古国迷雾重重。
那么,高度文明发达的楼兰古国,是怎样消失的?这里的数万居民又到哪里去了呢? 关于楼兰的消失,有几种说法。
其一,外族入侵导致楼兰古国的灭亡。
在楼兰出土的文书和木简中,曾大量记载了一个名叫鲜卑的少数民族,对楼兰古国进行长期的掠夺和骚扰,也记载了楼兰古国对付鲜卑人的方法和策略。
由此专家推测,由于楼兰古国繁盛,导致周边其他民族对楼兰国财富的觊觎,战争也就频繁发生。
在楼兰古国消失前,楼兰人很可能和鲜卑族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导致辉煌的楼兰文明毁于战火。
其二,楼兰古国爆发了瘟疫。
在楼兰古城遗址的考察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捕鼠器。
说明楼兰古国曾鼠患成灾,由此导致鼠疫的爆发和肆虐,众多的楼兰居民被传播感染。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鼠疫是无法治愈的。
因此,楼兰人几乎都死于瘟疫。
(赫定和他的探险队旧照) 其三,生存环境的恶化。
最近又有新的观点提出,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上升,阻断了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导致楼兰古国所在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楼兰的生命之河——孔雀河由此断流,失去了水源的楼兰古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另外,从发现的太阳墓地来看,当时的楼兰人为了建一个太阳形状的墓地,不惜砍掉了数百棵大树,用树桩围城太阳的形状。
从已经发现的7座墓葬中,据粗略统计,就用掉了1万多根原木,这样大规模地砍伐树木,必然会导致楼兰古国的植被大量减少,生态恶化,水源枯竭。
出土的文书中,曾记载了古楼兰人乞雨的仪式。
他们将一头健硕的公牛当做祭品推进河中,希望河神赐给他们更多的雨水。
但这头牛居然没被淹死,活着游到了河对岸。
于是,楼兰人非常失望,认为河神是在故意惩罚他们,不接受他们进献的礼物。
古楼兰人在后期也认识到了这种做法带来的严重后果,特别颁布命令,提倡种树,保护植被,禁止砍伐树木。
颁布凡砍伐树木一棵,罚没马匹一头等法令。
但是,也许是楼兰人觉醒太迟了,他们的家园再也找不到一滴水,水源成为了压垮楼兰文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楼兰古国不能住了,楼兰人肯定只能搬迁。
但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楼兰人搬迁的情况。
或许他们占领了其它国家和地区,或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消灭了。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楼兰人和别的民族融合。
这一点,目前还缺乏文献记载和考古学的证据。
(参考资料:《汉书·西域传》)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