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早餐

清朝官员口含块人参就上朝他们为什么不吃早餐

时间:2023-05-2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对清朝官员上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千易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相关文字资料与民间野史中有这么一个说法,清代官员在临上早朝之前不吃早饭,不喝水,只是在嘴里含上一块人参片。

  老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

这些大臣们每天四更不到就得早起参加朝会,如果不吃早饭还不喝水,难免体力不支,那嘴里含块人参又是因为什么呢?

  清代没有固定专设的早朝,只是在清代前中期有一种叫作御门听政”的制度,它多少有点电视剧里早朝的意思。

  御门听政”,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在紫禁城里与文武百官商议大事。

清承明制,第一位入关的皇帝顺治就有御门之举”。

  康熙年间,御门听政”作为一项礼仪制度,其中细节逐渐完备。

  按照《清宫述闻·卷四》记载,清早期各部院的奏章送呈皇帝进行批阅后,因为事情分轻重缓急,一些圣旨甚至能立即下达到各部门,有一些甚至则迟迟未下达内阁。

  等到圣旨越存越多,到达一定数量后,皇帝就会传旨于某日举行御门听政”。

  举办御门听政”的地点不在太和殿,一般多在武英殿和乾清门。

细节与电视剧里演的差不太多,天不亮的时候,文武百官来到紫禁城与皇帝会合。

  先由各部尚书跪奏,说完后由东边台阶沿左边退下,其余各部院官员依次上前。

事情处理完之后,文武百官分别从东西台阶退下,皇帝再回到后宫休息。

  清早期,由于国家局势尚未太平,顺治、康熙、雍正三位皇帝举行多次举行御门听政”。

尤其是康熙朝,几乎每日都会有御门听政”。

  那时很多重大决策,如讨伐吴三桂、反击沙俄侵略等重大事件都是在御门听政”中决策的。

  乾隆之后的帝王逐渐疏懒,到了咸丰年间,御门听政”制度完全被废止。

  总之,不管御门听政”到底是不是早朝,清代的确有官员要去紫禁城开早朝的先例。

  既然要起早和皇帝禀报国家大事,官员为何离家之前不愿吃早饭喝水,只口含一片人参呢?我想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上朝时间长,官员口含人参,避免自己体力不支。

  查阅资料不难发现,清代的御门听政”制度较为严格,除了天气因素外,通常皇帝决定在哪一天举行御门听政”,被点到的官员必须准时准点参加。

  参加御门听政”的官员,必须要在凌晨的4:00~5:00之前赶到紫禁城。

因为紫禁城内不允许车轿通行,官员们还得下轿,通过步行的方式抵达乾清门。

  朝会上除了皇帝和少数几位王公贵胄能坐着,大部分官员都得长时间站着,互相讨论国家大事。

  含上一片人参,既可以很好地提神洗脑,增加体力,也可以改善一下口气。

  大家不要以为人参是被坊间刻意吹捧的一种中药材,真实效用没有说得那么神。

  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发现,人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人参皂甙,在酸性条件下易水解为人参二醇和三醇。

  说得更通俗点,人参有一定补元气、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的功效。

口含人参,至少在短时间内能为官员提供一定的体力支持。

  第二种说法是,参加早朝时,官员们无论自己身体多么不舒服都得忍着,即使想如厕也得等到会议结束。

  人参有利尿之效,提前含上一片人参,让官员在参加朝会之前把三急”全部解决掉,就会避免在朝会上出糗。

  第三,官员上朝会口含人参片,除了避免如厕尴尬之外,应当与满人的风气有关。

  清朝的创始者是女真人,女真人则起源于我国东北区域,白山黑水之间,正是盛产人参的沃土。

  女真人问鼎中原之后,更是首次创立了人参管理制度,对人参的刨采及流通进行垄断管理。

  清初实行八旗分山采参制,康熙时期随着皇权的加强,增加了盛京上三旗包衣采参制度。

康熙末年确立参票制度,自此百姓可以认领参票进山刨采。

  嘉庆时期,东北地区的人参资源逐渐枯竭,人参采集数量不断降低,清政府在满足自己消费需求的前提下,或由在京官员、宗室旗人出售,或由其他地区的海关、盐政、织造等地方机构出售,依靠行政命令强迫地方机构完成商业销售任务。

  可见,人参在明代本为普通民间交易商品,清政府对人参商业流通强行实行垄断,严厉打击私参贸易,控制人参的流通数量。

  在上行下效的影响下,民间产生对人参的迷信,特别是富庶的江南地区民风奢靡,对人参等奢侈品具有旺盛的消费需求,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指导人参消费的书籍,消费人参成为一种时尚。

  既然人参被女真人奉为神药”,那官员们口含人参,或许也算得上是一种政治正确”。

  参考文献:

  [1]李帅.清代乾嘉年间官参垄断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平山八卦掌:流传百年的独创拳术

平山八卦掌,全称周天数广华哲宗同易派平山八卦掌,是三大内家拳中拳谱最长、动作最多的拳种。

其掌法内外兼修,以形体的运动变化,通过四肢发力,带动气血运行,从而强身健体。

2023年,平山八卦掌入选石家庄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支持的音频/视频格式 请试试刷新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

平山县人民公园的广场上却热闹非凡,敲锣打鼓的声音屡屡传来。

走近一瞧,原来是平山八卦掌第六代传承人卢顺新,在鼓点的配合下,带领着数位徒弟进行八卦掌的展演。

只见卢顺新和他的徒弟们身姿时而呈龙形,时而变猴象,于不断变换间,又展现出燕翻、虎坐、鹰抓等动作。

台上拳术打得忘我,惹得台下叫好声一片。

卢顺新在平山县人民公园展示市级非遗项目——平山八卦掌。

始于清代 源远流长 平山八卦掌20世纪初传入,在平山已流传逾百年。

八卦掌是中国传统武术当中的著名拳种,流传很广,是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

清代时,河北省文安县有一位名叫董海川的人,自幼好武。

成年后,他云游四方,投名师、访高友,学了多种拳术。

随后,他到江西广华山学艺15年,独创了一套八卦掌拳术。

董海川下山后,曾任肃王府护院总管,在北京传授八卦连环掌。

八卦连环掌又称京八卦,属于广华山广系八卦,是哲宗同易派。

此后人们都以董海川为京八卦第一代传人,其最著名的弟子是尹福和程廷华。

董海川去世后,尹福、程廷华加大对八卦掌的传扬,使其发扬光大,清末开始盛行于民间。

正宗学习者都以哲为宗,以易为派,门户极严,不随意传人,所以掌握八卦掌全部套路的人寥寥无几。

八卦掌第四代传人吴孟侠在大江南北行走,五湖四海,收徒甚广。

他在河北曾收徒两人:一个是石家庄市平山县蒿田村的闫文志,一个是沧州市饶阳县的王进忠。

闫文志是卢顺新的舅姥爷,卢顺新13岁那年开始跟随他学习八卦掌和金刚猎拳。

回顾个人学习八卦掌的经历,卢顺新说:“受家乡社火兴盛的影响,我自幼喜爱武术,5岁便开始练基本功,8岁就能做夏菊花的简单动作。

”20岁那年,他又在天津拜王进忠为师继续学习八卦掌18年。

25年的习拳经历,卢顺新成为同易派八卦掌的传人。

卢顺新(左二)为学员教授平山八卦掌动作要领。

(资料图片) 舒展稳健 行云流水 平山八卦掌的显著特征是将武功与导引起落融为一体,内外兼修,以形体的运动变化,通过四肢发力,带动气血运行,达到气随力行内功有,从而强身健体。

卢顺新介绍说,练习八卦掌时,需全身放松,但又要松而不散,紧而不夹,跟紧划圆,发二争力,打其上要抽鞭。

练功力,练听劲,大动如猛虎,小动如牛毛,从什么地方起,又回到什么地方。

气守三丹田,无力是有力,有力是无力。

八卦掌通过四肢围绕圆心运动,变化出开、捧、扽、探、立、挑、盖、缠等六十四式;搬、砍、刁、撞、靠、崩、抓、掖、挫、松等十大单操法;猫、猴、龙、虎、鹰、熊、蛇、豹、鸡、马、凤、狮十二象形拳法,演化出八个先天和五龙摆尾五式等不同风格的实用掌法和套路,统称为龙形传化易宗掌。

以形为本,象形取力,以形心意,内外兼修。

拳术动作屈腿蹚泥,横开直入,拧翻走转,舒展稳健,劲力沉实,刚柔相济,善摆扣步,以推托带领搬扣劈削进见长,螺旋力层出不穷,拧裹劲变化万千。

全架走式行云流水,滔滔不绝。

卢顺新翻动着拳术图谱说,平山八卦掌掌谱108诀,动作108掌,是掌谱最全、动作最多的八卦掌之一。

卢顺新的徒弟史艳利展示平山八卦掌拳法。

  百年拳术 代代相承 出于对中华传统武术的热爱和执着,卢顺新在提高自身拳术的同时,将同易派八卦掌与平山八卦掌相融合,使平山八卦掌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1986年,卢顺新到石家庄工作后,经常回老家和闫文志一起向平山弟子传授八卦掌。

1995年,卢顺新收同村的村民卢丽平、高国飞等人为徒,开始在下口镇传授平山八卦掌。

2007年退休后,他便全身心投入到推广、传授平山八卦掌这项事业中。

数十年来,卢顺新一直致力于八卦掌的传承和发展,免费传授八卦掌拳术,志愿将八卦掌免费倾囊相授。

村里的公共活动场所、庙会搭建的戏台、各种非遗活动的现场;天桂山、佛光山、西柏坡、希望小学……处处都有卢顺新带着徒弟奔走展演的身影。

他乐此不疲,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学习、钻研平山八卦掌,是他最乐于看到的事情。

卢顺新的徒弟队伍越来越大,由最初的两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0多人。

让他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参与到平山八卦掌的学习之中。

看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稚嫩面孔,卢顺新的脸笑开了花:“我最小的徒弟是个8岁的小男孩,每次教他拳法,我都深感欣慰,平山八卦掌后继有人了!” 来源丨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编辑丨祁少岚 责编丨王小敏 编审丨郄雪萍 总编丨郜 茜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作品旨在公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寻·好名丨文辞璀璨,品味国学起名之精妙

「珠霏」(zhū fēi);五[金水];简[10 16];康[11 16];推荐:女孩,纯真可爱,聪慧机智;草木尽沾被,玉散复珠霏——《应召甘露诗》邢邵(南北朝) 「昊远」(hào yuǎn);五[火土];简[8 7];康[8 17];推荐:男孩,志向高远,云程万里,心思缜密;谁谓穹昊远,道合若应机——《应召甘露诗》邢邵(南北朝) 「秉文」(bǐng wén);五[木水];简[8 4];康[8 4];推荐:男孩,学识渊博,秉持正义,坚持原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清庙》诗经(先秦) 「时俊」(shí jùn);五[火火];简[7 9];康[10 9];推荐:男孩,阳光帅气,才貌双全;识时务者为俊杰——《成语》成语大全 「大福」(dà fú);五[火水];简[3 13];康[3 14];推荐:男孩,幸福安康,大有作为,财运亨通;大福方默移,微名安所任——《纳凉与陈生偶述其二》周济(清代) 「吉曜」(jí yào);五[木火];简[6 18];康[6 18];推荐:男孩,才华横溢,光芒四射,功成名就;愿东南吉曜,直丽中台——《贺程祖洛父寿联》程恩泽(清代) 「耀华」(yào huá);五[火水];简[20 6];康[20 12];推荐:男孩或女孩,光彩照人,才貌双全;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河阳县作诗二首其二》潘岳(魏晋) 「拾星」(shí xīng);五[金火];简[9 9];康[10 9];推荐:男孩,星光璀璨,前途光明;戽干水怪支祁走,海底珊瑚拾星斗——《天车诗》杨维桢(元代)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