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水 > 功法典籍 > 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二二至二四式倒卷肱和退步压肘和中盘

时间:2024-10-10网络作者:小白

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二式 倒卷肱

动作一:重心右移。

同时,左掌经面前逆缠而下;右拳变掌自左肘下经腹前而右向上由J顷缠转逆缠,弧形缠至右颊旁,掌心斜朝左前方。

(图8 6)左脚提起,经右踝旁向左后(西北)斜方以弧形撤步,重心随着后移,左腿变实。

同时,右掌逆缠向前推出;左掌在胸前经前伸的右小臂下侧交叉而过,即由左下方随左脚后撤时向左后弧形展开。

(图8 7和8 8附图及正面图。

图87、88两图中姿势的方向已转为与动作说明中的方向相符。

前面的图8 6和以后的图89-92中所示皆其正面,其实都应与图8 7和8 8附图的方向同,都是胸部朝着正东方向做动作)掌心斜朝右前方;右掌以小顺缠到大顺缠,自右而左缠经胸前而下。

(图8 9)右脚提起,经左踝旁向右后(西南)斜方以弧形撤步,重心随着后移,右腿变实。

同时,左掌逆缠向前推出;右掌在胸前经前伸的左小臂下侧交叉而过,即由右下方随右脚后撤时向右后弧形展开。

(图9 0)

动作三与动作二相同,惟左右相反。

(图9 1,再接88的正面图)

要点:

1.此式是由开而合,又由合而开。

开后再合和再开。

这种特殊的开中寓合、合中寓开的动作,是在连续后退中完成的。

2.在连续后退中,并不是一顺溜地后退。

根据"进退须有转换"的要求,在两个退步的动作中,夹着一个双开的姿势和内劲的转换。

这样,才不觉得是一顺溜地后退,而觉得在继续运用前后的开劲。

同时,有了转换,就成为退中有进,进即是退,退即是进,进退自如,使之成为具有支撑八面的太极拳后退法。

3.倒卷肱为太极拳唯一连续后退的拳式,它要求在后退中夹着微小的顺逆缠丝,并要做得圆转顺遂,使无缺陷凹凸之处和内劲中断的缺点,合乎特点六的要求。

5.此式也可作形于外的发劲,即撤步后退至落点时,足跟蹬地作声,同时前手劲往外发,后手用沉劲沉住。

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三式 退步压肘

动作一:身微左转。

同时,左掌转臂顺缠,向左下方展开,掌心朝下;右掌逆缠斜向右上方展开,掌心朝外。

(图9 2该图上接图8 8的正面图而下,因此,自图92-96中所示皆正面,实际上仍应胸部朝东进行动作)身微右转。

同时,右掌顺缠向前而里,变逆缠向右绕一圈;左掌随右掌自右前绕时微向移即随右掌右绕时顺缠向右划弧至右胁前。

(图9 3)

动作二:重心移于左腿,身体左转,右脚提起脚跟,以脚尖贴地,经右踝内侧向右后(南稍偏西)斜方撤步,至落步点时脚跟落步震脚,并重心后移,身体同时右转。

随身体左转,同时右掌顺缠,弧形收回,以手指贴于左腹;左肘经右掌里侧上搠,左掌逆缠,以手指背部贴于右胁而上;随着身右转和右震脚,同时左掌向左前方斜掌推出,右掌以手指两手和两腿各顺缠一小圈(以转劲),接着重心左移。

同时,左掌自左而上由顺缠转逆缠,弧形缠至左颊旁,贴着身体移于右腹。

(图94-95)

要点:

1.此式在两臂环抱合住(图9 4)如一整圈时,要成为坚韧弹性的挤劲;它的着重点是,在气贴脊背之下,绷紧背皮来揉动脊背;同时是蓄以待发之际。

2.图9 4虽已将右脚后撤,但尚未震脚,震脚须与发左掌相协调一致,以形成开劲,如图9 5中姿势。

3.退步压肘是短距离的补发劲,要柔中寓刚;在裆劲下好,用丹田劲以左掌沉劲发出的一刹那间,要和右足跟的震地作声一致,使全身劲力完整。

陈式太极拳第二十四式 中盘

动作一:身微左转,即右转。

左掌随身左转微向左移,即随身右转,臂自左向右上逆缠到右肩前,掌心朝上;同时右掌逆缠转向右后上举,掌心朝右。

随着右掌上举,右脚提起 图96

动作二:身微左转,右脚落于左脚旁,先以脚尖着地,紧接着以脚跟蹬地震脚,重心即移于右腿,左脚跟提起。

随着右脚落地时,右手逆缠(屈肘以肘尖经左掌上侧)自上划弧至左肩前;左掌顺缠下移于右胁下,掌心朝上,两臂交叉于胸前。

(图9 7,附图9 7的正面图。

图9 6的方向与9 7正面图方向一致,实际上图9 6也应胸部朝东进行动作)

动作三:身微左转,左脚向左后(北稍偏西)斜方横开一步,屈膝下蹲;同时,两手顺缠外掤,掌心转向外下,随左脚开步时双臂微合,两掌心转朝里,随即两手左逆、右顺缠,左手向左上、右手向右下方分别展开,两掌心皆朝下。

(图98-99,附图9 8与9 9)

要点:

1.此式在开始时应注重于顺逆缠丝的大小。

为使动作得势和得劲,当右掌经左肘下时应紧缩圈径,这也是大小顺逆缠开始形成的时候。

在双开前要吸气,转为双开时要呼气,一直呼到两手开至定点为止,这也是使此动作达到神气鼓荡的方法之一。

2.双合(图9 8)时,要求合中寓开,其关键在于双合之前,须气贴脊背,双掌交叉双合时掌心须向外下一转,这样就可以在合中寓有开劲;如没有达到合中寓开,就会将劲团住在身上,失去弹性,成为匾病。

3.此式在身体中正下蹲时,裆口须宽。

这样,就会使会阴之气自然从尾闾上升,这是很有利的。

但是,下蹲时裆口的高度不得低于膝,以免形成荡裆,如有荡裆,会使两脚外侧虚浮,因而又使虚实变换产生了濡滞,所以也同时应避免腿部的双重病。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