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水 > 功法典籍 > 太极拳

太极桩功原理

时间:2024-10-10网络作者:小白


武当太乙门十分注重桩功的修炼,太极桩是武当太乙门密传丹法的入手功夫,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桩法。

太极桩的修炼方式突出的体现了武当太乙门以武入道特色,同时也完美地体现了太极理论在内功中的具体应用。


太极桩功历史久远,相传太极桩功是道祖老子所传,经尹真人而留于武当。

虽然此说已无法考证,但根据此桩的功能、效果也可窥知,发明此桩的人是一位圣者。

而此位大贤精通阴阳五行、人体经络、武功技击、金丹内炼等诸多学说。


太极桩法在练外形方面有独到之处:下手即求天、地、人三才同修。


所谓三才即:
(1)练人之天极——双臂之厚重;
(2)练人之无极——丹田之混元;
(3)练人之太极——双腿之轻灵。


三才相合即入无极而成混元,即可功成。

继而精求劲法,在身体用劲方面,力求刚、柔有度,阴、阳变换有法,正如祖师所讲:"劲法太极在一法之中仍然体现。

以太极桩为例:用功之时,必先以刚劲而用之,以求开筋、开骨之效。

刚劲用后即弃之,弃之则松,松则柔。

以刚求柔,以刚用柔,以柔用刚,刚柔相济,始合太极,浑然一体,其功乃成。

"先用刚劲,刚劲用过之后,就弃之,则柔劲自现。

正所谓阳尽之后阴则自生,一阴一阳交替而用,周而复始则合太极。

从中可看出,太极桩劲路的刚、柔变化是有法度的。


太极桩内在的意识活动方面也具独到之处:
(一)下手即合太极。

先动足少阳胆经,以足少阳胆经之真气来推动足少阴肾经之真气。

以形成少阳、少阴两经相互交换,相抱相容,形成一阴一阳交替而用,周而复始之太极之状。

足少阳胆经在人身主人之胆腑,其性犹以活跃、善动而著称,更有强胆量,练精神、临敌而不惧、泰山崩于面前而心不动之能,是武功练习听功所必须练习的经络。

与足少阳胆经相互交融的足少阴肾经则更为重要,足少阴肾经在人身体主肾脏,肾脏是人先天之祖气的所藏之地,后天生精之所。

有强筋骨、壮精神、聪耳明目、滋润五脏,是强身健体、修真成圣的重要的脏腑。

肾脏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习武、修真的结果。

因此,下手先修炼上述二经,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另外,由于少阴、少阳两经的相互交换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肾水升腾!由此而使五脏得以滋润,正如阎老祖师所讲:"一法之中,有先动阳而后动阴者,即抽坎中之真阳,添离中之真阴。

如太极桩,先升肾中之纯阳,添心中之真阴者便是;"真阳上升、真阴下降。

阴阳交替、周而复始始入太极之状,则丹功成矣。


(二)易筋腾骨布气:易筋者,通过身体姿势的调整,使身体的筋脉得到充分的激活,使其强健有力。

古语说,筋长一寸,力长一分,充分的说明了筋腱的作用。

加强筋腱的锻炼,无疑对身体的柔软性、轻灵性,都有莫大的好处。

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人身体的能量供养途径有三种:1、经脉中的真气供养;2、血脉中的氧气供养;3、筋脉中的能量供养。

可见,易筋的锻炼是有理论根据的,在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腾骨者:通过特定的方法,使身体的皮膜,骨膜得到充分的激活,使其逐步的产生形如空鼓的气囊,以这种特性的功能,来产生巨大的抵抗外界击打的能力,腾骨者有二:1、皮肉之间的腾起,是有效地抵御外界来侵的第一道屏障。

2、筋骨之间的腾起,即通常所说的腾膜。

此处是抵御外界侵犯的后一道防线,是否能够有效的抵御外界的侵入,关键在于易筋腾骨功夫的优劣。

易筋腾骨产生的气囊充分的发展到全身,所谓气:即是通过各种练功方法的锻炼,所得到的真气,练功者通过特殊的方法把真气布于全身的筋骨、皮肉之间的气囊之中,使之产生巨大的保护身体的能力,这种方法叫做布气。

太极桩在行功中,通过不同的意识活动,合理的把易筋、腾骨、布气,这三种不同的功夫和为一体,使养生、练气、强筋等多个目的同时实现。


(三)换劲有法循: 在内家功夫的练法中,常常有劲力的说法,所谓劲力:就是武术技击的劲法。

内家功夫通常将劲分为两种:1、后天劲,即人的自身肌肉所产生力量。

2、先天劲,人身体自身所带来的潜在的能量,俗称先天劲。

内家功夫首先练的功夫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方法,使先天的内劲体现出来。

换劲者:内家功法以换掉后天的肌肉力量为主要的目的,后天之劲退去,先天内劲自生,传统内家理论把这一过程称为:换劲。

太极桩在换劲方面依然遵循着太极理法,既由无极开始,继而太极、两仪、四象、八节、九宫定成局的方针进行的。

(1)由上向下换劲:由上身阳经之内劲开始,向下身进行内劲的转换,其间内气、血则随同意识的不断的变化,而行遍下身,使下肢经络完整、充实,达到沉稳中透着轻灵,刚建中含有柔软的境地。

(2)由下反上换劲:由腰背间而向两臂进行劲力的转换。

其间内气、血则随同意识的不断的变化,充实上肢,当经络完整、充实后,达到两臂沉重中透着鼓胀,刚建中含有轻灵的境地。

(3)由中向梢换劲:本着"劲由丹田出"的原则,由中向梢进行劲力的转换。

使之内气、内劲由丹田发向四梢,节节灌通,使内劲运化通达,达到经脉畅通无阻的境界,进而达到内、外三合一体,意念一动,周身皆一体、整如泰山的状态。

(4)六合一体整劲:
何谓整劲?即周身内、外三合融为一体,所发出的整体如一的劲力。

在站桩时通过不断地运用意识的转换,使身体的横、竖、内、外的各种劲力,有机的结为一体。

在意识的引领下,由丹田到四肢,节节贯通,使之达到意识一动,则气达四梢,逐步地做到一发动,周身皆动。

大有泰山倒、高楼倾之感。


(四)丹田培元练气:
"丹田练气",是所有功法所要求的,太极桩在这方面尤有独到之处,先动足少阳,足少阳一动,则周身内气开始活跃。

动足少阳经后再动足少阴,足少阴一动则补先天之元阳,强化五脏,练后天的五谷之精,化为真气补充五脏,行先天之真阳,补心中之真阴,达到坎离交媾,阴、阳互换的丹道小周天的境地。

之后,引周身真气归于丹田,注重丹田的吐纳、开合、鼓荡、填充。

让丹田——这气机发起之源,充分吸纳周身的元气使之更加饱满、坚实。

在整个的练功的过程中,通过丹田不断的把元精转化为元气,然后再开通经络,使丹田的元气通过经络的运化到体内的各个脏腑,充实于五脏。

逐步的达到精旺、气满、神全。

丹田的混元罡气饱满,为周天循经行气做好必要的准备。


(五)周天行气循经:
武当太乙门的功法均以练精化气为修炼宗旨,以练就丹田混元气为入手,继而运气行走经络,让丹田混元气按内功需要的不同,而行走不同的经络,以达到不同功夫的要求,这就是所说的:"循经行气"。

太极桩也不例外:先以足少阳、足少阴两经作为循经行气的入手,继而行气于督、任二脉,以达小周天的目的,此乃武功、丹功所必需达到的。

而行气于大周天,布混元罡气于周身经络,达到"法密如笼"的境界,才是太极桩外功的最终追求。

练到此境界,太极桩在外功方面,才达上乘功夫。


(六)光华内收练神: 神为内功之主帅,练神之清明,则意之灵便,意识是内功习练法中的君主,任何功夫的练法,均离不开意识的运用。

因此,在练太极桩功时,要十分的注意意识的运用,所谓"光华内收练神"是指:在练功的过程中,神光内收,专心的注意意识的运用,转换以及体内气血运行的变化。

反观内照,精神内守是练太极桩是应用的必备方法。

也是太极桩武道合一的具体地表现。

神到、意到、气到、力到是内家功夫的内三合的基本要求。

而内视练气的法则则是练内功的共法,"内景隧道,唯反观者可以照察之"更充分的说明了神光内收可以开通经络隧道的特性。

光华内收以后,随着神光的内收,练功者的心态也逐渐得趋于平稳,安详,则逐步地进入禅定的状态,达到内功的大成高妙的境界。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