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家乡的味道简单美味家乡的美味泥拔弄儿

时间:2023-05-11网络作者:小白

文/李红军

我的老家在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下辖有文官沟村、石马垭村、严家沟村等14个行政村,是一个以水稻、玉米、小麦、豌豆等农作物种植为主的乡镇。

勤劳、聪慧、善良的金宝人,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热土上,他们把田地里出产的东西之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制作成各种各样美味的食物。

其中的泥拔弄儿就是我童年最难忘的美食之一。

泥拔弄儿是金宝人的叫法,我不知道这几个字用得是否准确, 但大体上就是这个音儿。

它其实是一种凉粉,所不同的是原料是特定的。

一般的凉粉,可以用玉米、豌豆、绿豆、红苕等淀粉来熬制。

一般情况下,泥拔弄儿采用嫩玉米(苞谷)的淀粉熬制而成。

豌豆淀粉熬制的凉粉色发乌, 红苕淀粉熬制的凉粉颜色近黑。

只有用玉米淀粉熬制出来的凉粉,其色泽如玉,晶莹剔透,稀稠适中,最容易做成泥拔弄儿,而且颜色也好看。

磨浆、筛渣、积淀、兑水、生火、熬制,一整套熬制凉粉的程序下来(当然现在可以直接买玉米淀粉了),一锅热气腾腾弥漫着玉米清香的凉粉就新鲜出炉了。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需要两人配合: 一人趁热凉粉未凝固之际, 动作麻利地用瓢将其从锅里舀出, 对着另一人双手捧着的大眼竹筛倒下去。

凉粉顺着粗大的筛眼,均匀地流到下面放置好的大盆子里面。

盆子里有大半盆冷开水, 当一大滴一大滴热凉粉透过筛眼滴下来,因重力遇冷水凝固后,就成了头大尾细的蝌蚪形状。

一条条乳白色的小蝌蚪,随着水浪轻涌,仿佛活了,在水盆里欢快地游动起来。

如此反复,一锅热凉粉就变成老乡们口里的泥拔弄儿了。

当地土话称蝌蚪为泥拔弄儿,我估计,这种凉粉的叫法就是由此而来。

有人说,凉粉嘛,要么直接吃热凉粉,要么冷却凝固后切片吃, 没必要这么麻烦嘛。

但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热凉粉,尤其是夏天。

而凉粉完全冷却成型,至少要六七个小时, 作为忙碌的庄稼人可等不起。

所以,聪明的金宝人才发明了这种可以大大缩短凉粉冷却时间的方法, 你不得不佩服人民群众的智慧。

当初为了让热凉粉快速冷却以饱口腹之欲的人, 肯定万万没想到,他这一取巧的举动,却无意中造就了这一小有名气的美食。

哈哈,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到这个时候,泥拔弄儿只是成形了,还没有变成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别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没做,那就是烹制调料油。

请看表演:开火,往铁锅里倒入一小盆土榨菜籽油。

微热之际,倒入剁碎的藿香叶、葱姜蒜、青椒、花椒、烟山冬菜和适量的酱油、醋、味精,讲究的还要加点腊肉沫。

稍一翻炒,再加入盐搅拌均匀,叮叮当当的锅铲碰撞声中,一小盆美味的调料油就OK了。

万事俱备只欠吃货。

要吃的时候,夏秋之际直接用漏勺从盆里捞出泥拔弄儿倒在碗里,泼上一勺调料油,搅拌几下就可以开吃了。

如果是冬春的话,可以把泥拔弄儿加水加菜煮一煮再捞起来。

当然吃冷吃热不一定非要随季节, 得根据食客的需要和爱好。

比如我,一年四季都喜欢吃冷的。

小时候逢赶金宝场, 我念念不忘的就是能吃上一碗美味的泥拔弄儿。

至今记得,往金宝小学方向走的场口处的那条小巷里, 就有一家卖泥拔弄儿的小摊。

摊主是一对中年夫妻,他们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总是朴实地微笑着,忙得满头大汗,嘴里热情地招呼着食客。

我每次递过5角钱, 大声说,老板,来一个小碗,多舀点油哈。

然后就眼巴巴地看着老板,心里默念,不要手抖,多舀几个,再多几个。

摊主手脚倒快,不一会儿就把碗筷递了过来。

我马上接过来,迫不及待地胡乱地搅两下,哪管它拌没拌匀,就呼啦呼啦一大口扒进嘴去。

我的个先人吔,这应该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东西啦,太好吃了!凉粉的凉爽顺滑,青椒的香辣入味,藿香的清香扑鼻, 偶尔一个腊肉沫的咸香劲道,简直是唇齿留香,余味无穷。

不超过十分钟,一小碗泥拔弄儿就到我的肚子里旅行去了。

香香香,吃完好半天,还得吧唧吧唧回味好久。

我摸摸小肚子,意犹未尽,狠狠地想:我为啥就不是摊主的娃儿呢,不然想吃几碗就能吃几碗了。

哈,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笑,为了多吃碗凉粉,竟然不想要亲生老汉儿了。

岁月悠悠,冬去春来,忙于生计的我,现在很少回老家, 即使回去, 也是来去匆匆。

真希望有一天我悠然漫步到场口,那卖泥拔弄儿的小摊仍在。

或许摊主会笑容可掬地招呼我,老师,吃大碗还是小碗?我肯定会大声地说,当然是大碗噻,哦,对了,多加点油哈。

,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