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水 > 功法典籍

明明白白学太极、练太极、悟太极、用太极

时间:2024-10-30网络作者:小白

知太极,需求道,学太极,为悟道,运太极,为行道。

传统解释:

太极拳是以道家哲学和《道德经》的理论基础为指导思想的一种内家拳,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和《十三势解》是太极拳理的经典著作。

《太极拳论》以太极两仪立说使太极拳因此而定名。

太极拳是道家哲学在武术运动的具体实践,学习太极拳,不但可以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而健身强身,更可以在习拳中领悟修身处事的高尚情操。

运太极就是要将拳理中的太极之道,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为人正直,虚怀若谷,辩证处事,礼谦让人,无为而治的得道高人。

现代解释:

要想了解太极拳,就应该知道太极拳的来源,他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拳架要领。

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就是实践中理解、体会太极拳原理和规律的过程。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得到了精神上、思想上的升华,用哲学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生处世,做一个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超人。

习太极,身欲正,体要松。

传统解释:

太极拳前身称绵拳,就是看起来很柔软的拳法,实质是柔中寓刚,柔极至刚,以柔化刚,以柔克刚的拳术或艺术。

要练得柔极至刚,必先立身中正,要使身躯不偏不倚,不前倾后仰,方能稳定重心,稳定重心才能有效的去掉身上的僵劲拙劲,使身体放松,气血运畅,最终达到大松大软,柔极至刚的功力。

现代解释:

身正体松是正确的拳架基础,也是运动美的展示,符合运动力学和万有引力科学理论,使习拳的人,自身的体重合力尽可能的全部传导于地面,这样可以减少在习拳中为维持身体平衡所做的无用功。

只有肌肉不紧张,才会有利于身体在动态中保持平衡力和灵活性,还可以避免因拳架不准确所造成的韧带和骨骼创伤。

心宜静,意在先。

传统解释:

太极拳是一种意识体操,心为意帅,心静意守;意为气帅,以意导气,意到气到,气机畅通。

拳家认为,心烦则意乱,意乱则气散,气不能聚便不能养,意不能守则气不能运,所以静心守意,是行拳正架的先决条件。

我独知人而人不知我,这是太极推手独有的高超听劲,就是源于心静意先。

现代解释:

心就是大脑,又称心思,是思想,心静可以消除大脑皮层的紧张,减轻运动时的心理压力,保持清醒的头脑。

意是意识(中枢神经系统),是对思考的认识,指导你的行动方向。

心和意都是大脑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先后顺序的思维活动,两者不能分开,更不能矛盾,所以叫一心一意,思想意识集中了,意识才能准确的指导和协调肢体的运动。

才能练好太极拳,心猿意马,心神不定又怎么能打好拳呢。

气顺畅,劲乃蓄,力到点,势无敌。

传统解释:

太极打人,用气用劲不用力,这个气就是太极人练的先天之气,先天之气运行于经络之中,神气鼓荡,节节贯串,汇聚成劲,缠丝翻绞,如气球滚动,汹涌澎拜,势不可挡,所向披靡。

这个点就是与对手接触之点,是可以球面无限放大的点,不是物理力学的直线矢量的力,粘随化打,随心所欲,令对手无所适从,防不胜防而败。

现代解释:

呼吸顺畅了,体态便能放松,体能正常发挥,筋肉伸缩自如,可以随心所欲的多方向的发力,使对方防不胜防。

如果死憋力气,不但会导致血压升高,神昏眼花而手脚出错,而且还容易产生岔气挫伤,这样的状态又怎么能够凝聚全身的力气和对方拼搏呢。

初学习,先学架,架以正,可吐纳。

传统解释:

初学太极不可求快,先把动作学会,掌握要领,不要急于调息采气,只要架子打正了,大松大软,呼吸自然会与拳架呼应,功到自然成。

拳家功夫的3阶段,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化虚,首先是要把拳架练正了,这是基础中的基础,拳架练正了才可以由练熟到练精,最后进入练气化神阶段,初学者特别要注意,欲速则不达。

现代解释:

学拳架和呼吸配合是学习太极拳的两个阶段,要一步一步来,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熟练了以后,精神和身体全部放松了,呼吸也会随拳架的运动量和拳架的变化而自然调整,直到完全适应和配合,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升华的必然过程。

十三势,最基本,守三合,养三宝。

传统解释:

《十三势行功心解》是太极大师武禹襄所著,是太极者学习拳法的基本常识和基本纲领,尤其是心、手、眼、身、步法的协调要领。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立身中正,曲中求直,力由脊发,步随身换,阴阳互动等太极拳的基本功法。

太极拳的外三合是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内三合为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既是上下相随,也是内外相合,才能练出太极的整劲,是太极拳内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动而无有不动,一静儿无有不静,形意六合是在动态中协调的六合。

现代解释:

十三势介绍的是心理和身体要内外协调,整体配合,才能有效发力。

尤其是外三合,要求手足、肘膝、肩胯的上下近乎垂直的对应,以保持拳架不散。

符合力学中合力原理,有利于稳住重心,保持人体的平衡。

通过精神的调理,有利于体力是正常发挥。

欲松极,脚底松,欲气满,丹田沉。

传统解释:

拳家俗语练拳先练脚,脚松一身松。

松脚可从上而下,也可自下而上的放松,关键是求全身松净,特别是要塌腰松胯,腰胯松沉方能上下通达,脚底才会真松,才会生根。

真松之脚,双轻有弹性,或能行如猫步,或能接地反弹而克敌;周身松净则周身灵活,五弓倶满有绷劲,腰如车轴,腰胯行拳,粘化拿发,随心所欲。

丹田在小腹部,是精气神之府,气沉丹田是炼精化气,积累内气,形成内劲的元府,丹田气足,周流全身,方能松柔沉静,节节贯串,周身一家,达到健身强身的锻炼效果。

现代解释:

一个人能够锻炼到从头到脚全部松软,肌肉放松,肢体放松,人就不容易疲劳。

呼吸平和,可使血液循环正常,就不会产生高血压之类的疾病,放松是消除疲劳的积极手段。

人体的重心点是在人体的小腹部,小腹部是一个圆形腔体,对调整和稳定人体重心起着关键的作用,人体的任何运动,如同围绕这个重心点在转动;

小腹部的沉稳就是人体的沉稳,是保持练拳击技的万向轴。

呼吸有意识的下移,有利于人体重心的下移,行拳得以稳健,同时也有利于扩大肺活量,打拳击技就不容易疲劳。

天天练,时揣摩,忘我时,功以成。

传统解释:

太极宗师王宗岳《太极拳论》指出:太极拳当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太极拳是内家功夫拳,不是太极操,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才能功夫不负有心人。

太极拳的学问是抽象的学问,就要时时揣摩,刻苦专研,才能明其拳理,得其精髓,少走弯路,练出真功夫。

练到无拳无架无争无我时的神明,你也成了得道高人了,这也是老子的有无相生,无为而治的真谛。

现代解释:

太极拳和任何一种武术运动一样,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到精炼的实践过程,最终随心所欲的境界。

除了要天长日久,持之以恒的刻苦锻炼之外,还要善于学习太极拳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才能成长为一个武艺高强的武术家。

艺无涯,要谦虚,谦则进,骄则退,太极者,正道也。

传统解释:

太极拳还是一门艺术,一门修心养身的艺术。

拳艺无涯,高手之外还有高手,是永无止境的,学太极不与人争,谦虚做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学太极是为学拳明理,内外兼修,养身修德,尊师重道,这才是学习太极拳的正道。

现代解释:

太极拳是一门武术,武艺的高超是没有顶峰的,要永远保持谦虚好学的精神,才会不断进步,骄傲就会影响你的拳术提高,学习太极拳的人,应该懂得这个科学的道理。

我们尊重,文章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部分文章与图片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处理。

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创作与分享!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