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福,字炳公。
1891年1月5日出生于河北省定兴县大朱庄。
1904年拜清末小八侠之一的形意名家马玉堂为师,为形意拳第八代传人。
1924年,朱国福来到上海,创立武学会,以技击能力高超、多次与中外武林高手交流取胜而闻名,朱国福兄弟四人皆为当时武林一流技击高手,实战名家,被武林人士并称为“朱氏四杰”。
1928年,朱国福先生参加第一届武术国考,获最优等榜首。
1929年进入南京中央国术馆任职并担任教务处长,教授形意拳,开设拳击课,为国家大力培养武术人才。
朱国福先生一生为民族的兴衰和武术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1968年,朱国福在重庆辞世,享年77岁。
这位被时人称作“中国拳击之父”,“中国搏击之父”的一代武术大师的名字也许因为岁月的流逝,已经不是那么鲜活,然而他传奇的一生却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光芒。
朱国福先生是第一个有正规报纸报道,打败公开设坛的外国武人的中国武术家;第一个在世界上成立女子拳击队,第一个在中国引进和发展拳击运动,并身体力行;第一个用现代观念开展搏击训练教学。
翻开我国近代著名拳击家周士彬教授所著《现代拳击》一书,其中一段写道:“1930年,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国术馆和后来成立的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都把拳击作为必修科目之一。
中央国术馆的拳击由形意门传人朱国福教授……其间,他培养出不少人才,如武术界前辈张文广、温敬铭、李浩、卜恩富、吴玉池、蒋浩泉等人,都是拳击高手。
”
1928年由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办的第一届武术国考轰动了中华武林,全国600多名武术名家踊跃赴考,誓欲夺魁。
国考比赛精彩纷呈,观众如云。
国考十天,时年37岁的朱国福以其精湛的技艺力搏天下群英,获得国考第一名。
国考获荣,朱国福于1929年7月应邀任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务处处长一职,执教中央国术馆,朱国福提倡“斥花架,重实用,练为战”的武术运动方针,推行以 “形意、太极、八卦、摔跤、搏击、短兵、劈刺”为主的教学课程,把中华武术引向了实战型运动方向,从此开创了武术运动的新篇章。
执教中央国术馆,朱国福以身作则,寓教于道。
精心教授,培养出了一大批武术精英。
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朱国福及其门生称霸中华武林达数十年之久,而当今武林名家亦多出其门下。
朱国福精技绝学如此长盛不衰,其玄奥何在?为探其详尽,不妨让我们先来观看朱国福在国考中的一场比赛。
甲:朱国福(上海代表队),乙:滕万里(四川代表队)。
甲乙二人上台后,向孙中山挂像鞠躬,裁判宣布比赛开始。
裁判令声刚落,只见甲猛然抬头,紧接着一个右鸡步向乙中门钻去;见甲来势凶猛,乙立即向左闪展半步,同时一个右勾捶向甲左肋掼来;甲身形将至,突然一个左崩拳向乙右肋打去。
乙未能打着甲,甲却将乙崩翻丈余之外,乙立时不能起身,向裁判表示服输。
说明:旧时散打的比赛规则是“不准踢裆、不准挖眼、不准叉喉”,运动员不戴拳套和护具。
因此,常常是一拳一脚定胜负。
一场比赛几秒钟解决战斗,如果放慢动作即可看到:当甲左崩拳冲出时,其肘将乙右勾手锉开,拳头如矢打在乙右肋,这就是形意拳的破击技术!
形意拳经云“起也打,落也打,起为破,落即打”,一气呵成。
甲崩拳冲出时为破、拳头落在乙肋部时为打,破中有攻,攻中有破,破即是攻,破攻合一,破完攻完。
为进一步比较形意破击技术和一般防反技术之优劣,下面就这两种技术动作进行分析:
防反技术动作演示(设甲进攻,乙反击):
1.甲用直拳或摆拳攻打乙头部时,乙用拳臂格挡(或拍挡),并用另一拳还击。
乙也可以躲闪,并伺机还击。
2.甲用直拳或摆拳攻打乙腰腹部时,乙用拳臂格挡,另一拳还出。
3.甲用弹腿踢乙腿部时,乙向侧方闪展,伺机还击,也可向后撤半步再进攻。
破击技术动怍演示(设甲进攻。
乙破击):
1.甲用直拳或摆拳攻打乙头部时,乙用钻拳或横拳攻击甲头部。
2.甲用直拳或摆拳攻打乙腰腹部时,乙用崩拳或炮拳攻击甲腰腹部;
3.甲用弹腿踢打乙腿部时,.乙即“狸猫上树”用脚踩甲之胫骨及脚部。
上述演示说明:防反技术中.乙需用两个技术动作才能完成,而破击技术中乙只需一个技术动作即可完成。
显而易见,后者快于前者。
快,则对方无以应变,无法躲避打击;反之.则能化解。
尽管形意破击技术先进高超,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形意破击技术要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象排球的拦网技术一样,必须经过长期、大量的模拟技术训练,才能 准确地掌握破击时机和角度。
只有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逐步提高破击时的手感和脚感。
这种训练既是一种专项训练,又是一种艺术感受。
专项训练是破击技术的基本功。
练习基本功是艰苦的,但苦中有乐,可以感受到弓与弦般的交融.休味到手和脚破击时的神韵。
也许,这就是形意破击技术的魅力。
正是因为这种魅力,吸引 朱国福乐此不疲而筑下坚实基础。
正是基于此,朱国福的破击技术才升华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让你打不着我,我却能打着你”的至高境界。
应当说明,由于破击技术与防反技术的基本技术动作不同,因此掌握的时机和角度也不同,手感和脚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另外,防反技术有高踢腿,而形意的破击技术没有,因为腿高是空,形意拳忌用高腿技术。
朱国福常云:“你不动,我不动,你一动,我先动。
”国考巾,朱氏与滕氏之战正是用的这种后发制人的战术。
当朱氏进身时,滕氏闪展半步同时出拳,见滕氏左 肩一动,朱氏料其必出右拳。
瞬间,朱氏左崩拳闪电般地崩破而击之,正所谓:左肩动,右拳出,右胯低,左腿起,拳出腿起身形难移,破击之良机也,这正是朱图 福在长期的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技击经典。
毋庸置疑,破击技术是后发制人的先决条件。
破,在对方出拳时用拳肘破而击之;破,在对方起腿时以脚踩破而击之,手破手,脚破脚,这就是形意拳破击技术的具体体现。
只有精于破击技术,在后发制人时才能稳操胜券。
形意拳经云:“宁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
”实战中,心理战、精神战尤为重要。
国考中,朱氏与滕氏对阵时,朱氏猛然抬头,以如炬目光刺透滕氏双眼,令其心惊、神慌、意乱气短。
如是,滕氏出拳滞疑变形,是为朱氏破而击之矣。
显然,朱氏抢在滕氏气息调整之前,身形闪至,将其崩翻。
朱国福精于形意, 擅长拳击。
中西合璧,技艺精湛。
国考中,朱国福曾一天打了九场比赛,十天数十场的比赛拳遇武林各种英雄,其中不乏数名形意高手,然朱国福皆能战而胜之。
后山西形意门惊呼:此人出手极快!河北形意门叹曰:拳重如泰山,何至如此?朱国福释日:旧时散打练习不戴拳套而常伤人,使练习中断,影响技艺提高,反之,则技艺提高迅速。
然而至关重要的是“习形意者万千,能悟解形意真谛者寥若晨星“。
形意孕育于道,理必归于道。
道有道理,道有道脉,万不可用医理、医脉代之。
道有道法,道法自然,自然无为、无为自为,无中生有,杳杳冥冥,混元一气,气行道脉,沐浴百枝,动如闪电。
气盈道脉,弘大至刚,劲力强盛”。
是之,朱国福的功夫才能练入化境,才能出手如闪电.拳重似泰山,形意先哲云:鹰熊竞志,取法为拳,阴阳暗合,形意之源。
此乃武道真言也。
若能知解,已然悟得形意内功大道矣。
【武术之家的故事 】
【武医之家】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水瓶座,作为十二星座中的思想先驱,他们热爱自由、追求创新,对未知世界充满无限好奇。
因此,我们精心策划了一场“探索未来,激发创意的星际之旅”,旨在触动水瓶座内心深处对未知和探索的渴望。
一、星际主题创意活动 未来科技展:邀请水瓶座参与一场充满未来感的科技展览,展示最新的科技产品和创新理念。
在这里,他们可以近距离接触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科技,感受科技带来的无限可能。
创意工作坊:组织一系列创意工作坊,如编程马拉松、3D打印设计、机器人制作等,让水瓶座在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未来趋势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和学者,就未来科技、社会趋势、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水瓶座将在这里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思想,碰撞出更多创意火花。
二、星际探索体验 虚拟现实星际旅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水瓶座身临其境地体验星际旅行。
从地球出发,穿越浩瀚的宇宙,探访神秘的星系和行星,感受宇宙的壮丽与神秘。
星空观测活动:在晴朗的夜晚,组织一次星空观测活动。
水瓶座可以仰望星空,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星座和行星,用望远镜观察它们的细节,满足他们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
星际主题派对:举办一场以星际为主题的派对,邀请水瓶座穿上宇航服或未来风格的服装,享受一场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狂欢。
在派对上,他们可以结交新朋友,分享彼此对未来的憧憬和创意。
三、激发创意的互动环节 创意挑战赛:设立一系列创意挑战赛,如设计一款未来交通工具、构思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等。
水瓶座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交自己的创意作品,并有机会获得丰厚奖励。
创意分享会:邀请水瓶座分享他们的创意想法和经历,无论是科技发明、艺术创作还是生活小窍门。
在分享中,他们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成长。
创意市集:设立一个创意市集,让水瓶座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如手工艺品、科技产品、设计作品等。
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能结识更多有创意的人才。
吸引水瓶座的因素 未来感与科技感:水瓶座对科技和创新充满热情,他们渴望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探索未知的领域。
因此,充满未来感和科技感的活动将深深吸引他们。
自由与创意:水瓶座热爱自由,追求个性与创意。
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勇于尝试新事物。
因此,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创意挑战的机会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社交与互动:水瓶座善于社交,喜欢结交新朋友。
他们渴望在交流中分享思想,碰撞创意。
因此,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交和互动环节将让他们感到宾至如归。
综上所述,“探索未来,激发创意的星际之旅”将是一场充满创意与激情的盛宴,旨在吸引水瓶座的目光,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共同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
无论是站桩还是行拳,一定不要有操之过急的心,否则短时间内上量一定适得其反。
拳道一体,悟道之后好练拳?一定要有个悠游人间的轻松意思,思想上才能近道,练拳也才能事半功倍。
练形意拳如存钱,不怕多就怕停,日积月累方显功夫,切忌急躁。
打五行拳,可能有人会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往回收这一下,只记得往出打这一下,往回收无所谓,简单比划一下过去了,这是错误的。
事实上,五行拳最重要却是往回收这一下,而往出打是在往回收的基础上发出去的。
往回收是个蓄力的过程,蓄足了才能打得出去。
回收做不好,打出去的是半截子拳。
蹲身,蓄力,胯部要往后不露声色地微微一坐,把精气神都收拢到丹田里,同时足跟一沉,尾椎骨一撅,劲顺着脊柱到头顶和两膀发出去,发完了再往回一收,这个劲就整了。
你可以想象拳头和丹田之间有两根橡皮筋相连,总是互相呼应的。
不但劲整了,连精气神都是整的,这样练才能所谓炼精化气,才是内家拳。
形意拳谱里有“消息全凭脚后蹬”一句,今日明白其道理了,这是把全身劲力练整的一个关键,但却非思想做作可得,是自然而然随着长功夫而出现的。
一开始要去全身的浮力,浮力去尽则全身有发空之景象,随后新劲渐生。
待化开了尾椎骨,体会到了脊柱发力之后,行拳中慢慢发现发力之脚后跟与脊椎的连带关系。
而后,脚后跟的发力通过尾椎到脊柱发于上肢,全身劲力渐渐成为一个合而不破的整体。
到这个阶段,行拳时身上再无拙力,一切姿态随着身法自然而然到达,思想成了指挥整体的司令。
想发力,发多大力,怎么发力,想就有,心与身同步。
不仅练功如此,生活中亦不用拙力,身体处于轻轻松松的状态,不着力。
形意拳不是傻练的功夫,光下傻力气、不思考醒悟会事倍功半的。
在多数人的意识里,武术就是吃苦受累才出功夫,这话只说对一半,你练对了再加上刻苦才会事半功倍。
反之,几年十几年不出的比比皆是。
形意拳初入门时可能苦些,但愈往后是愈舒畅的,内外身心皆然。
浑圆桩,舒服了才对。
你练对了,练一天有一天的进步,练一遍有一遍的进步,好像银行存钱越来越多而且还有利息。
前提是你练对了。
无论是站桩还是行拳,你练进去了就是欲罢不能,在里头舒服的不得了。
直到两条腿有点木了才恋恋不舍地停止。
不然,对身心没有好处,怎么会是流传千古的道家绝学呢?要破这个迷思! 打人不能当傻二,练拳更不能当傻二。
寻明师很重呀,自己有悟性更重要。
我们练内家的不光是练功夫,还要参阅儒释道三家经典,以求触类旁通,明心见性之日,就是登高望远之时。
每天练得痛苦不堪,每天强逼着自己去练的,如果几年了还这样,那真是没练对。
得是身心愈发地健康,天地越发地宽广才对。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