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能将形意拳真正修练到身上,你会发现练拳是自然而成的。
出手如箭,回手如钩是形意拳充分运用了肢节在躯干带动下,做循环往复的动作,任意一动都是整体劲,丝毫不会散乱。
在实战中,用打人如走路来形容功夫练到身上的程度。
当真正掌握了躯干运动的核心,也就掌握了形意拳的实质!
练形意拳时,要做到落地生根,但并不是说一脚踩个大窟窿,练拳时,要做到脚下有数,得做到碾压而行,由脚后跟过渡到前脚掌,脚趾抓地,步步为营。
人体腿部三节中,脚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此三节同样遵循三催的动作要求,平时走路,我们注重感受脚与地面的接触,用胯抽提带动腿运动,用两腿的磨来感受阻力,一旦发动,可以做到出腿如钻,抖擞间完成身法步法的变换,做到起如风,落如箭,追风赶月不放松。
功夫在背,背为人体最大最宽之处,毫无悬念,所蕴含的劲力也是最大的。
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拳架好不好,功夫高不高,可以从背上看出来,背活并且能崩弹旋裹。
背的力学构造由胯、脊、肋、肩主宰,它们开发好了,背必然活力无限,潜能尽数发挥。
我们在练习形意拳三体式的龙折身时,将胯、肩的拧裹崩弹,肋的折合,脊的旋拧,肩的压弹充分表现出来,从而实现龙身!
所谓身备五弓,两臂,两腿带身弓,最大的弓在于背,也就是人体躯干,我们只有将背脊盘好,才可以将这把弓的威力表现出来!
古人创形意拳,观察动物之能,像其形,取其意,而后成拳,精髓全在本能二字。
动物不练拳,但却有过人之能,纵横反侧,灵动无比,全在平时以胯脊带动身体整体运动所致。
动物不练器械,不练肌肉,天生筋骨发劲,用大筋牵动骨节运动,所以动物不练拳,但又时时在练拳,真正做到拳不离手的,是动物而不是人。
狗在犬吠之时,同时在盘练横隔肌,能够用其带动内脏进行提坠练习。
我们看到狗在攻击人时,发出呜呜的声音,实际上是在调动横隔膜,处于攻击的状态!所以说,动物比人更懂得如何运用本能来形成战斗力!
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是指在练拳的时候,根、中、梢之间的关系。
开始都是梢节的动为主,后面过渡到根节带动梢节的过程。
而在运用的过程中,讲的是一动无有不动,根催梢动,梢带根至,整体如弹簧般颤动,又称颤劲。
此时劲力不分先后,是劲力的整合阶段,或者称化劲也可。
不管明劲也好,暗劲也好,到最后都是一把劲,也就是颤劲。
静如处子,动如山崩,静如同入睡一般,动则如惊醒,越是不经意间,越接近人体本能,人体的潜能往往是经受外界强烈的刺激以后迸发出来的,此时可以将人体的神经反射与内脏、筋骨融为一体,接近动物般的本能,所以说,练拳就是练的返先天!
形意拳有内外三合,其中外三合为手脚合,肘膝合,肩胯合,所谓合则如皮筋牵引,崩弹而动,同步打击,上下梢节间不是默契,而是牵引,是实质性的劲力连接。
脊柱是上下肢之间的桥梁,依靠脊柱崩弹之功实现对接,令打击一气呵成。
我们在练习过程中的压肩,收尾闾目的就是拉背,或者称开弓也可以,通过自身调节,使其充满弹力。
使用时,用脊柱带动两端点同步崩弹发劲,将劲力传递至上下节点,共同攻击,手脚齐到,多点同时攻击,这在实际运用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五弓合一的核心体现,也是传统拳区别于现代搏击的重要环节。
脊柱这条大龙,人体开合崩弹,回转盘旋皆赖与此。
胯是人体运动的核心,与脊相连接,构成运动组合,两者相互作用,如同一体。
脊柱是多关节连接,每个关节之间皆由大筋相连,既可以撑拔拉伸,又可以压缩成弓,能够有皮筋般的纵向崩弹劲力,又具备如竹竿般的压弹,可铸就四面八方之势,是人体起落纵横的关键元素,其连接于胯肩之间,是胯劲延伸的必备条件。
看动物奔跑,内脏的前后冲撞与脊柱一起拉伸收缩,从而将劲力传递至四梢,能够快速窜进,实质是胯脊之动,以根带梢,是根节劲力,更是整体劲力。
无压不成功,平时要善于借助肩压、胯升使脊能弹,模仿动物捕捉之势,必有所得!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