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各地,大概只有红烧肉,找不到一个公认的最正宗、最正确、最好吃的做法。
尽管这样,网络上从来不缺类似这样的文章与视频——
最正宗的红烧肉,不加一滴油一滴水......”
上海大厨教你红烧肉的正确做法......”
吃了30多年的红烧肉,原来,一直都做错了......”
红烧肉切记不要直接下锅炖,这样做最好吃......”
网上教程那么多,其实红烧肉找不到公认的标准做法。
尽尽尽管这样,对于什么是红烧肉”,大家却都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看法:
它应该是红色的,不是肉煮熟后的暗红,而是鲜亮、跳跃、张扬的酱红色;它应该裹上更加深沉而滚烫的汤汁,泛着隐隐的油光;它应该肥瘦层次分明,肉块儿微微颤动;它的口感,应该是瘦肉不柴,肥肉不腻,肉皮有嚼头......
好吃的红烧肉长啥样,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
这样的红烧肉只要尝一口,无论哪个地方的人,无论喜欢甜口还是咸口的人,都会点点头说一句:嗯,这就是红烧肉。
”至于是不是最好吃,大概还要再审视一番,毕竟,很多人的心中,那碗最难忘怀的红烧肉早已有了位置。
那是过年去外婆家,外婆欢欢喜喜做的红烧肉,是在外玩耍的孩儿,听见妈妈呼唤声中的红烧肉,是作为自己学会的第一道荤菜的红烧肉,是旅途中借着干掉三碗大米饭的红烧肉......每个人都有关于红烧肉的记忆,这记忆,才是红烧肉的灵魂。
且不谈各地红烧肉的差异,先来看共性——基本上所有人都会认为,红烧肉是好吃的,或者至少,它应该是好吃的,是不挑口味的。
从科学的角度简单说,是五花肉在红烧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美拉德反应,于是变成诱人的红褐色,并产生扑鼻的香气。
这种解释固然没错,但实在是忽视了每位厨师在红烧肉上付出的匠心。
红烧肉,首先是一场视觉上对五花肉的重构。
它边角整齐,层次分明,具有令人治愈的线条美,色泽晶莹如玛瑙,岂止是美拉德反应”所造就。
它有型却不散,装入盘中轻轻一晃,那晶莹饱满的肉块左右颤动,毫无保留地向你展示它的Q弹。
看上去好吃的红烧肉,自然口感也不会错。
从古至今,吃过红烧肉的人大都能想到一个词语——肥而不腻。
细细咂摸,却是瘦肉酥韧、肉皮滑糯,再用舌尖一嘬,夹在瘦肉与肉皮之间,软烂如嫩豆腐般的肥肉,瞬间溶解于口中。
不同地区衍生出的数十种吃法,以及网上百科词条收录的27种做法,大致都能做到肥而不腻,脱不了一个烧”字。
烧,是食材经过炸煎煸炒等初步加热之后,再加汤和调料进一步加热成熟。
在汤汁变得粘稠,滋味开始浓缩的时候,烧”不是五花肉蜕变”的独角戏,而是肉与糖、酒、酱油(各地各家或许还有各种调料香料)的交响曲,所以奇迹般地赋予了五花肉亮红剔透的盛装。
小火慢炖,最好准备一口砂锅或坛子。
五花肉中的脂肪,在长时间文火催化下才能溶解,从而留下更多糯口的胶质。
这一点,苏东坡大概最早领会,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东坡肉不经煸炒,到底算不算红烧肉,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东坡肉所用的小火煨炖法对红烧肉的贡献。
后来的一个个吃货文人再写,都和东坡之法大差不差。
清代的袁枚说,红烧肉全以火候为主”,近代的梁实秋也说:红烧肉要长时间的煨煮,懒而不长记性者,最适合做此菜。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红烧肉,同样算得上是最考验水平的一道菜。
要不要焯水?盐要加多少?酒用啤酒白酒还是绍酒?糖与酱油更是有趣,用哪种调色,什么时候用,孰先孰后?几乎所有风味各异的红烧肉除了辅菜差异外,都取决于糖与酱油之间的调配比例,且从无定论。
虽然是极普遍的家常菜,也总不缺不同的地域特色。
在比例的拿捏之间,做菜的人为自己的红烧肉赋予了独属的灵魂。
02 各地的红烧肉,到底有啥不同?
红烧肉虽然极其家常,我们依然可以找出不同地方的细微差别。
上色,是让红烧肉好看的关键一步。
就拿每个红烧肉初学者最关心的上色”来说,主要有三种方法:酱油、糖色、红曲。
北方偏爱炒糖色儿,南方习惯用酱油(老抽),也经常看到将红曲米水煮后得到红曲米汤汁上色,色泽更加鲜亮。
南方多用酱油,也不绝对,湖南的毛式红烧肉,也是加糖炒色的,再加上红辣椒,更是鲜红润泽。
除了上色,另一个主要的区别是甜咸辣口味的偏重。
红烧肉基本上都要放糖,不放糖就像是炖肉或者酱肉了,但放糖多少,各地各家都有差异。
北方人加糖是为了上色,南方人加糖是为了吃甜。
所以虽然总体上红烧肉都是咸中带甜,南方更偏甜口。
红通通油亮亮的上海本帮红烧肉。
上海的本帮红烧肉,浓油赤酱”的代表,最最经典的本帮菜。
酱油与糖并驾齐驱,肉小炒一下,再放点糖,把油都逼册来”,油汪汪、香喷喷的汤底捣饭吃最好不过。
至于口味,上海人觉得甜咸适中,北方人觉得已经是偏甜了。
苏式红烧肉同样浓油赤酱,冰糖白砂糖用料更多,甜而不粘、浓而不咸。
无锡人几乎给所有的肉菜加糖,称为吊鲜”,红烧肉自然逃不掉,北方人吃到无锡版红烧肉的一瞬间,很可能以为自己吃的是拔丝五花肉......
湖南、湖北的红烧肉,都喜欢加点辣子。
除了甜咸口的,偏辣口也不少见。
毛氏红烧肉加辣椒加蜂蜜,少了分酱香多了分甜辣。
四川红烧肉里,川菜之魂”豆瓣酱不会缺席。
红烧肉里加酒,最主要的目的是去腻增香,不同地方各自也有讲究。
黄酒渗入猪肉与梅干菜,引出了猪肉最深的鲜味。
摄影/will1874,图/ 图虫·创意
江浙一带用的是绍兴黄酒,黄酒的酯香和醇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肉的鲜美。
除了本帮红烧肉,还有迅哥儿笔下的梅干菜烧肉,也离不开绍兴酒的滋养。
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在淋过黄酒的热锅里,慢慢卸下粗粝的肥腻,变得温糯油润。
除了酒,茶叶也可以为红烧肉去腻。
摄影/huawencp,图/ 汇图网
在湖南,一般用的是自家酿的米酒,用料酒、啤酒、白酒的地方也常有听闻。
此外,川渝地区还喜欢加入醪糟进行增香提味。
在武夷山区,四大名枞之一的大红袍茶汤,倒入砂锅里炖煮到烧肉浸透,茶香入魂,解腻最好不过。
从左到右辅菜依次为板栗、萝卜、山笋。
图1、图2/视觉中国,图3摄影/映像视觉,图/图虫·创意
说完口味,红烧肉还有一个大的区分——辅菜。
有人说南方的红烧肉很少加配菜,其实不然,上海红烧肉加千张(百叶结)、鸡蛋,绍兴搭梅干菜,宁波添黄鱼鲞,无锡配面筋,湖南喜欢干豆角,四川有芽菜,江西有豆参、竹笋。
相传东坡还有一首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若要不俗与不瘦,除非天天笋烧肉”。
从左到右辅菜依次为黄鱼鲞、豆参、茨菰。
图1摄影/hsl12345678、图2摄影/杨洪123、图3摄影/xiaopndesign
在安徽安庆,山芋碾碎、洗桨、凉干后得到的白色淀粉,被加水捏成一个个山粉圆子,晶莹剔透,软糯弹牙,加到烧肉里吸足了肉味,这道山粉圆子烧肉,是当地招待客人的硬菜。
在苏州,水八仙之一的茨菰也是红烧肉里的常客。
茨菰虽苦,碰上浓油赤酱的烧肉恰好中和,更是衬得肉的鲜香可口。
相比之下,北方烧肉配菜往往是鹌鹑蛋、土豆、干豆角之类,就显得单调许多了。
这或许也映证了昔日一位北京厨师所说的北京没有这种菜,这是南菜”的说法。
红烧肉早已遍布南北,北方习惯加鹌鹑蛋。
鹌鹑蛋也涂了一层红褐色的腮红。
中国人爱吃红烧肉,似乎是天生的。
除了有宗教信仰的地区,它早已深入到中国各个角落。
它是最普通的家常菜,也是最不普通的家常菜。
毛主席喜欢偏辣口的湖南红烧肉。
无论走到哪,中国人关于红烧肉的情结总是丢不掉,甚至成为一种执念。
苏东坡、袁枚、梁实秋......文人们不惜笔墨写它;毛主席、张学良、胡适......领袖、名人们念它;出了国的华人,最放不下的还是它。
杨绛和钱钟书留学英国时,就曾为把红烧肉做好吃而头疼不已。
所以,只要有华人菜馆的地方,几乎都有红烧肉的身影。
在外漂泊的华人想念亲人、故乡、祖国,它是无可替代的寄托。
红烧肉配米饭,乡愁都在里面了。
无论是加鹌鹑蛋,还是黄鱼鲞,无论是偏甜还是偏辣,它总能让人一尝就说:这是红烧肉,没有错。
比起酱方、东坡肉,红烧肉更不在乎高不高档的身份。
无数人最喜欢的,最怀念的,恰恰是家里平常某天晚上做好的那一碗。
我的母亲,多年钻研符合家人口味的红烧肉,此前常常出现太甜太咸太肥太柴等等事故”。
直到某一年过年,她终于欢喜地告诉我们,红烧肉做对味了。
也正是那一年的那一碗红烧肉,让本来无比拒斥肥肉的我,从此爱上了五花。
百家百味,只因它承载的是不同的思念,百味一名,只因它寄托的是相同的温情。
囡囡快回家,老妈给你做红烧肉呐。
猪,常被视作憨态可掬、温和善良的代表。
其圆滚滚的体态、总是带着满足神情的面容,仿佛世间纷扰皆难以惊扰它内心的宁静。
在古老的农耕社会,猪是家庭富足的重要标志。
农户们精心饲养,盼望着猪儿膘肥体壮,出栏之时便是生活殷实的见证。
每至年节,杀猪宰羊更是阖家欢庆、庆祝丰收的盛大仪式, 猪肉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寓意着团圆与富足,那浓郁的肉香里弥漫着的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来年的憧憬。
从文化的深邃脉络中探寻,生肖猪的好运寓意层层展开。
它是财富的吉兆,“肥猪拱门”这一传统吉祥图案,描绘的是小猪拱门而入的景象,那是好运与财运主动降临家门的象征,人们相信,猪年会为家庭带来滚滚财源,事业顺遂亨通,无论是商贾之人盼着商机无限,还是职场奋斗者渴望晋升加薪,生肖猪都被寄予了厚望,仿佛在它的护佑下,一切经济上的追求都更有盼头,投资会有丰厚回报,生意会蒸蒸日上,钱包也会如猪肚般饱满鼓胀。
它那随遇而安、心宽体胖的模样,恰似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在生活的浪潮中,人们面临诸多压力与挑战,而生肖猪教会我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在顺遂时懂得珍惜。
它的“懒”并非真正的懒惰,而是一种对生活节奏的从容把握,不过分焦虑与奔波,以平和之心迎接每一个日出日落,相信只要心怀善意与希望,福气自会如影随形,如暖阳照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家庭和睦温馨,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所到之处皆有善意相伴。
在文学与艺术的瑰丽殿堂里,生肖猪也是常客。
《西游记》中可爱贪吃却又重情重义的猪八戒,以其鲜明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他虽有诸多小缺点,但在取经路上也贡献了不少力量,他的存在为那充满奇幻与艰辛的旅程增添了许多诙谐与温情,让人们看到生肖猪所代表的人性中的质朴与纯真,也从侧面反映出猪这一形象在文化创作中的多元与可塑性。
民间艺人手下的生肖猪剪纸、绘画、雕塑等作品,更是将猪的各种形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或俏皮可爱,或庄重威严,每一件作品都倾注了对生肖猪的喜爱与对其好运寓意的尊崇,成为传承生肖文化的精美载体。
生肖猪还与美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猪肉是中华美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从香酥可口的炸猪排到肥而不腻的红烧肉,从鲜美的排骨汤到风味独特的腊肉腊肠,厨师们用精湛的厨艺将猪肉的美味发挥到极致。
每一道猪肉佳肴都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仿佛在品味生肖猪所带来的生活滋味,有滋有味,满是幸福与满足。
生肖猪以其独有的魅力与好运寓意,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
它是财富的使者、福泽的象征、文化的瑰宝,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散发着迷人的光辉,陪伴着人们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给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力量,让我们怀揣着对生肖猪的美好期许,在生活的道路上,坚定地迈向充满希望与好运的未来。
如果你想要创立一个酱油品牌,首先需要策划一个好听的名字。
酱油品牌起名常用字有鲜、香、美、吉、福、家、乐、锦、海、厨、天、味、达、加、欣、合、禾等。
下面是分享的寓意好、好听顺口、简单大气、创意独特的酱油品牌名字大全,希望能帮到大家。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这样做五花肉,鲜嫩多汁且肥而不腻!樱桃肉,招牌红烧肉,刺梨红烧肉,爆浆流沙咕噜肉,如意鸳鸯卷... 红烧肉这样做,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好吃到舔盘! 0基础美食之荷叶粉蒸肉,酥嫩解馋,味美不腻,保姆级美食攻略 肉食爱好者的福音,深扒荷叶粉蒸肉的解馋做法,肥而不腻又下饭 肉食爱好者的福音,深扒荷叶粉蒸肉的解馋做法,嫩鲜下饭不油腻 板栗焖排骨坦白局,这么做鲜甜又滋补,保姆级攻略,家人赞不绝口 这才是红烧肉的正宗做法,操作步骤与用料全给你,吃货们都学会了 五星级大厨的秘制红烧肉,在家也能做! 10块钱一块的东坡肉,用清水炖就大错特错了,正宗做法无水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