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板栗焖排骨坦白局,这么做滋补下饭,保姆级教程,味美解馋肉嫩鲜

时间:2024-08-02网络作者:小白

#夏日生活打卡季#

板栗焖排骨坦白局,这么做滋补下饭,保姆级教程,味美解馋肉嫩鲜

前文提要:关注食味流年,每天早6晚6,带你了解更多和美食有关的故事、知识和技巧。

板栗炖排骨,这道传统而又充满地域特色的佳肴,在中国的北方尤为流行。

它不仅是一道美味的家常菜,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内涵。

板栗,这种在秋季成熟的坚果,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具有滋补强身的功效,而排骨,作为猪肉中的精华部分,富含蛋白质和钙质,两者结合,不仅味道鲜美,更是一道营养丰富的健康美食。

这道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人们在丰收的季节,会将新鲜的板栗与肉类一同炖煮,以庆祝丰收的喜悦。

随着时间的流逝,板栗炖排骨逐渐演变成了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菜肴。

它的风味特点在于板栗的甘甜与排骨的鲜美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当一盘热气腾腾的板栗炖排骨端上桌时,五感即刻被唤醒。

视觉中,金黄的板栗与酱红的排骨交相辉映,让人垂涎三尺;嗅觉上,浓郁的肉香与板栗的甜香交织在一起,令人食欲大增;味觉上,排骨的鲜嫩与板栗的粉糯相得益彰,每一口都是满足;触觉上,排骨的肉质细腻,板栗的外皮软糯,给人以极佳的食用体验;听觉上,炖煮时锅中的咕嘟声,仿佛是大自然最美妙的乐章。

记得小时候,每逢秋天,母亲总会为我们炖上一锅板栗排骨,那是家的味道,是温暖的味道。

每当我品尝这道菜,总能回忆起那些温馨的画面,感受到家的温情。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中对板栗有这样的描述:栗,甘温,补中益气,厚肠胃。

而排骨,作为猪的精华部位,同样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两者结合,不仅美味,更具有健康属性。

烹饪准备

主食材:排骨500克,板栗300克。

辅料:生姜20克,大葱30克,胡萝卜100克。

调料:生抽30毫升,老抽10毫升,料酒50毫升,冰糖20克,盐5克,八角2颗,桂皮1小块,清水适量。

营养信息:排骨富含蛋白质和钙质,板栗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两者搭配,营养均衡。

食材替代品方案:若无板栗,可使用土豆或红薯替代。

详解烹饪

排骨焯水:将排骨洗净后放入沸水中焯水3分钟,去除血水和杂质,捞出备用。

板栗去壳:将板栗放入沸水中煮5分钟,捞出后放入冷水中,便于剥壳去皮。

准备辅料:生姜切片,大葱切段,胡萝卜切块备用。

炒糖色:锅中放入少量油和冰糖,小火慢炒至冰糖融化,呈红棕色。

炖煮排骨:将排骨放入锅中,加入生抽、老抽、料酒,翻炒均匀后加入生姜、大葱、八角、桂皮和足够的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30分钟。

加入板栗:将处理好的板栗和胡萝卜块加入锅中,继续小火炖煮20分钟。

调味收汁:最后加入盐调味,转大火收汁至浓稠,出锅前撒上葱花提香。

烹饪原理

板栗炖排骨的烹饪原理在于慢火炖煮,使得排骨的肉质更加鲜嫩,板栗的甜味充分释放。

同时,慢炖的过程也让食材的味道更加融合,形成独特的风味。

烹饪小妙招

焯水可以去除排骨中的血水和杂质,使炖出的汤更加清澈。

炒糖色时需小火慢炒,避免糖色炒焦影响口感。

炖煮过程中适时翻动,防止食材粘锅。

收汁时要注意火候,避免汤汁过于浓稠影响口感。

烹饪技术应用

现代高压锅或电压力锅可以大大缩短炖煮时间,同时保持食材的营养和风味。

使用时,按照设备说明调整时间和压力。

烹饪小测试

问题:排骨焯水后仍有血沫怎么办? 解答:可再次用温水冲洗排骨,去除血沫。

问题:板栗不易剥壳怎么办? 解答:煮板栗后放入冷水中,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便于剥壳。

问题:炖煮过程中水不够怎么办? 解答:可适时加入热水,避免加入冷水影响肉质。

问题:汤汁过于浓稠怎么办? 解答:可适量加入热水,调整汤汁的浓稠度。

相关菜肴分享

板栗红烧肉

主食材:五花肉500克,板栗300克。

辅料:生姜、大葱、八角、桂皮。

调料:生抽、老抽、料酒、冰糖、盐。

风味特色:五花肉的肥而不腻与板栗的甘甜完美结合。

烹饪步骤:同板栗炖排骨类似,但需先将五花肉切块后煸炒至微黄。

板栗烧鸡

主食材:鸡肉500克,板栗300克。

辅料:生姜、大葱、胡萝卜。

调料:生抽、老抽、料酒、冰糖、盐。

风味特色:鸡肉的鲜嫩与板栗的甘甜相得益彰。

烹饪步骤:先将鸡肉切块后焯水,然后按照炖煮步骤进行。

板栗炖牛肉

主食材:牛肉500克,板栗300克。

辅料:生姜、大葱、胡萝卜。

调料:生抽、老抽、料酒、冰糖、盐。

风味特色:牛肉的醇厚与板栗的甘甜相辅相成。

烹饪步骤:先将牛肉切块后焯水,然后按照炖煮步骤进行。

板栗和胡萝卜都是低热量、高纤维的食材,适合作为瘦身食材。

在烹饪时,可以适量减少油脂的使用,选择瘦肉部分,以降低整道菜的热量。

亲爱的读者,您是否也有自己独特的板栗炖排骨烹饪秘诀?或者您对这道菜有什么样的烹饪建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让我们一起探索更多美味的可能性。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