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三月枇杷出好世”,这个时节的应季水果当为枇杷莫属。
这个时节是百果皆缺的季节,枇杷在这个时节以鲜果应市,可以说是淡季的果中珍品。
且不说这个时节鲜果皆缺,有枇杷这样独冠时新的珍味佳果来满足人们对鲜果的需求,更何况枇杷果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口、风味佳美和营养丰富,那就怪不得人们对枇杷如此钟爱了。
枇杷果肉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类胡萝卜素、维生素、核黄素、果胶等营养物质,其果汁也富含钾而少钠,适于需低钠高钾病人,所以被称为重要的保健果品。
因为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功效,所以其果价高于一般水果,市场价格偏高。
尽管如此,人们依然对枇杷如此喜爱。
为什么说枇杷是保健水果呢?这主要是枇杷的鲜果具有止渴、退火的功效,是润肺、止咳、健胃和清热的良药。
据《滇南本草》记载:枇杷治肺痿痨伤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儿惊风发热”。
枇杷的果实确实是个宝,但是要说到宝贝,实际上枇杷全身都是宝。
为什么说枇杷全身都是宝呢?我们来看看枇杷的其他部位都有什么用,枇杷的果、根、花、叶、树皮均可入药。
枇杷的花味淡、性温,可治伤风感冒、咳嗽吐痰和痰中带血,还可治疗头风(经久不愈的头痛)和鼻流清涕不止等。
另外,枇杷花的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和18种氨基酸,尤其是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成分含量均达一定水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制作天然保健品的优质原料。
枇杷树的白皮(茎干的韧皮部)具有能治吐逆、不下食等症,功能与叶相似,可咀嚼咽鲜白皮汁或煎汁饮服,但寒嗽或胃寒作呕者不宜用。
枇杷树根能治虚痨、久咳、关节疼痛等。
枇杷树的木质坚韧细腻,可用其雕刻、制作精美家具。
但是,要说到枇杷的药用价值,首当其冲的当属枇杷叶,枇杷叶的药用价值,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被人们所发现了,在各种医书之中具有记载。
例如梁陶弘《景名医别录》中记载:枇杷叶味苦、平、无毒…,主卒畹不止,下气。
”唐《食疗本草》说用枇杷叶煮汁饮,主渴疾,治脉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上疮。
”宋《日华子本草》记载枇杷叶治呕哕不止,妇人产后口干。
”《本草衍义》则说叶治肺热嗽甚有功。
”《本草纲目》记载枇杷叶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
枇杷叶气薄味厚,阳中之阴,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
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等等。
在现代,人们对枇杷叶的药理作用也多有研究,并且研究出来很多利益枇杷叶制作的药物。
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枇杷叶含有皂甙、苦杏仁甙、乌索酸、齐墩果酸、鞣质、维生素B1、维生素C等化学成分。
其中的苦杏仁甙经人体吸收以后可分解成氰酸和苯甲醛,这两种物质还具有抗癌和止痛的作用。
总的来说,现代研究发现,枇杷叶主要有抗炎止咳、降血糖、抗肿瘤、抗病毒、抗菌等作用。
所以,枇杷叶经常被人们用来治疗各种疼痛、肩周痛、乳房硬块、神经疾病、前列腺肥大症等等症状。
还听说有人用来治疗青春痘、声音嘶哑的,感觉枇杷叶好像无所不能似的。
记得小时候脚生冻疮,大人们还用枇杷叶来煮水泡脚,也有一定效果。
这样说来,是不是感觉枇杷真的是一身宝啊!
文|山魈
欢迎订阅农记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
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显示,先秦时期就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
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二地支配属“寅”。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的生肖属虎,如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著名画家唐伯虎、文徵明等。
在他们出生的那年或次年,又有哪些有趣故事呢? 1 张衡:78年出生 次年大事记:《白虎通义》面世 张衡 (78年-139年),字平子,生于汉章帝建初三年,农历戊寅年,属虎。
他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与西方国家相比,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早了1700多年,对中国天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
张衡 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
白虎观当时是朝廷修缮儒学之所。
班固等人根据会议结果加以总结,写成《白虎通义》四卷。
《白虎通义》继承了董仲舒以后今文经学神秘的唯心主义思想。
它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对宋明理学的人性论产生了一定影响。
《白虎通义》 2 李时珍:1518年出生 同年大事记:首辆消防车建造 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属虎,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李时珍 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
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
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
李时珍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历时27载,三易其稿,终成《本草纲目》52卷,近190万字,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
卷5-52为各论,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
历史上,1518年发生的大事较少,其中,世界上有记载的第一辆消防车于这年在德国奥格斯堡被建造。
这辆车由做金属工艺品的手艺人安特尼·布拉特纳制造。
对这台消防车的详细情况,人们知道得甚少。
据《奥格斯堡市工艺史》一书记载,这辆消防车是将用杠杆操作的大型水泵装在车子上形成的,其动力是用马匹来牵引。
3 唐伯虎:1470年出生 同年大事记:好友文徵明出生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取名寅与寅年有关,有说法称他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寅时,但真实情况是他仅为寅年所生,故名唐寅。
唐寅 绘画史上,唐伯虎与沈周、文徵明、仇英等人合称“明四家”。
唐伯虎一生坎坷,却丝毫不影响文学成就,不仅有诗文画,还有音律,多采用民歌的形式。
描写唐伯虎的影视剧有很多,最著名的是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
不过,唐寅的人生里从没有过什么秋香,甚至因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名声在外,“九娘”竟被认为是他的第九位妻子。
沈九娘懂唐寅的才情,全力支撑起他的生活。
苏州闹水灾时,唐寅的画滞销,家里困顿到连柴米都没有着落,沈九娘苦心操劳,终于一病不起,溘然长逝。
在唐寅出生的1470年,还有一位才子也出生了,他就是唐伯虎的好友文徵明。
两人性格差别巨大。
唐伯虎风流旷达,才气逼人;文徵明老实本分,为人严肃。
谈起唐寅,文徵明在《简子畏》中说:“坐令端人疑阮籍,未宜文士目刘叉。
”在文徵明看来,唐寅是像魏晋阮籍、唐代刘叉那样疏狂有才的人物。
跟唐寅相比,文徵明像是一个“笨小孩”,但他却按照自己的节奏,踏实走好每一步,最终却成为诗、文、书、画无一不精的“四绝”全才,取得令人仰慕的艺术成就。
文徵明 1523 年,唐寅走完丰富、起伏的一生,而54岁的文徵明还在小步前行,仍没中第。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日,已90岁高龄的文徵明为御史严杰的母亲写墓志。
写到一半的时候,他搁下笔,端然坐正,走完一生。
此时,与他同年出生的好友唐伯虎,已经离开人世36年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 板栗炖排骨,这道传统而又充满地域特色的佳肴,在中国的北方尤为流行。
它不仅是一道美味的家常菜,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内涵。
板栗,这种在秋季成熟的坚果,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具有滋补强身的功效,而排骨,作为猪肉中的精华部分,富含蛋白质和钙质,两者结合,不仅味道鲜美,更是一道营养丰富的健康美食。
这道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人们在丰收的季节,会将新鲜的板栗与肉类一同炖煮,以庆祝丰收的喜悦。
随着时间的流逝,板栗炖排骨逐渐演变成了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菜肴。
它的风味特点在于板栗的甘甜与排骨的鲜美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当一盘热气腾腾的板栗炖排骨端上桌时,五感即刻被唤醒。
视觉中,金黄的板栗与酱红的排骨交相辉映,让人垂涎三尺;嗅觉上,浓郁的肉香与板栗的甜香交织在一起,令人食欲大增;味觉上,排骨的鲜嫩与板栗的粉糯相得益彰,每一口都是满足;触觉上,排骨的肉质细腻,板栗的外皮软糯,给人以极佳的食用体验;听觉上,炖煮时锅中的咕嘟声,仿佛是大自然最美妙的乐章。
记得小时候,每逢秋天,母亲总会为我们炖上一锅板栗排骨,那是家的味道,是温暖的味道。
每当我品尝这道菜,总能回忆起那些温馨的画面,感受到家的温情。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中对板栗有这样的描述:“栗,甘温,补中益气,厚肠胃。
”而排骨,作为猪的精华部位,同样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两者结合,不仅美味,更具有健康属性。
烹饪准备 主食材:排骨500克,板栗300克。
辅料:生姜20克,大葱30克,胡萝卜100克。
调料:生抽30毫升,老抽10毫升,料酒50毫升,冰糖20克,盐5克,八角2颗,桂皮1小块,清水适量。
营养信息:排骨富含蛋白质和钙质,板栗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两者搭配,营养均衡。
食材替代品方案:若无板栗,可使用土豆或红薯替代。
详解烹饪排骨焯水:将排骨洗净后放入沸水中焯水3分钟,去除血水和杂质,捞出备用。
板栗去壳:将板栗放入沸水中煮5分钟,捞出后放入冷水中,便于剥壳去皮。
准备辅料:生姜切片,大葱切段,胡萝卜切块备用。
炒糖色:锅中放入少量油和冰糖,小火慢炒至冰糖融化,呈红棕色。
炖煮排骨:将排骨放入锅中,加入生抽、老抽、料酒,翻炒均匀后加入生姜、大葱、八角、桂皮和足够的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30分钟。
加入板栗:将处理好的板栗和胡萝卜块加入锅中,继续小火炖煮20分钟。
调味收汁:最后加入盐调味,转大火收汁至浓稠,出锅前撒上葱花提香。
烹饪原理 板栗炖排骨的烹饪原理在于慢火炖煮,使得排骨的肉质更加鲜嫩,板栗的甜味充分释放。
同时,慢炖的过程也让食材的味道更加融合,形成独特的风味。
烹饪小妙招焯水可以去除排骨中的血水和杂质,使炖出的汤更加清澈。
炒糖色时需小火慢炒,避免糖色炒焦影响口感。
炖煮过程中适时翻动,防止食材粘锅。
收汁时要注意火候,避免汤汁过于浓稠影响口感。
烹饪技术应用 现代高压锅或电压力锅可以大大缩短炖煮时间,同时保持食材的营养和风味。
使用时,按照设备说明调整时间和压力。
烹饪小测试问题:排骨焯水后仍有血沫怎么办? 解答:可再次用温水冲洗排骨,去除血沫。
问题:板栗不易剥壳怎么办? 解答:煮板栗后放入冷水中,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便于剥壳。
问题:炖煮过程中水不够怎么办? 解答:可适时加入热水,避免加入冷水影响肉质。
问题:汤汁过于浓稠怎么办? 解答:可适量加入热水,调整汤汁的浓稠度。
相关菜肴分享板栗红烧肉 主食材:五花肉500克,板栗300克。
辅料:生姜、大葱、八角、桂皮。
调料:生抽、老抽、料酒、冰糖、盐。
风味特色:五花肉的肥而不腻与板栗的甘甜完美结合。
烹饪步骤:同板栗炖排骨类似,但需先将五花肉切块后煸炒至微黄。
板栗烧鸡 主食材:鸡肉500克,板栗300克。
辅料:生姜、大葱、胡萝卜。
调料:生抽、老抽、料酒、冰糖、盐。
风味特色:鸡肉的鲜嫩与板栗的甘甜相得益彰。
烹饪步骤:先将鸡肉切块后焯水,然后按照炖煮步骤进行。
板栗炖牛肉 主食材:牛肉500克,板栗300克。
辅料:生姜、大葱、胡萝卜。
调料:生抽、老抽、料酒、冰糖、盐。
风味特色:牛肉的醇厚与板栗的甘甜相辅相成。
烹饪步骤:先将牛肉切块后焯水,然后按照炖煮步骤进行。
板栗和胡萝卜都是低热量、高纤维的食材,适合作为瘦身食材。
在烹饪时,可以适量减少油脂的使用,选择瘦肉部分,以降低整道菜的热量。
亲爱的读者,您是否也有自己独特的板栗炖排骨烹饪秘诀?或者您对这道菜有什么样的烹饪建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让我们一起探索更多美味的可能性。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