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水 > 功法典籍 > 太极拳

练太极拳3种坐姿,1个方法,4个核心,学会它打拳轻松不累

时间:2024-11-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1 个方法,3 种坐法,练太极拳如何坐着打拳?

大家好,我是太极飞飞。

练习太极拳一定要坐着打拳,那如何坐着练习太极拳呢?

坐姿分三种。

1. 第一种是双腿的承重。

比如在太极拳的起势当中,手的上升,身体的下降,这是第一种。

2. 第二种是虚步。

比如在太极拳套路当中,白鹅亮翅,这是个虚步,后腿为实,前腿是为虚,这就如同坐在高板凳上一样。

3. 第三种是单腿的坐式。

在太极拳套路当中,有一式叫金鸡独立,是坐在一条腿的板凳上,这要求更要稳稳地坐好。

坐式练拳又如何去练?坐式练拳有几个条件,要做到松腰、落胯、把命门打开,尾闾要前送。

也就是通过这 1、2、3、4 四个环节就能达到坐式练拳。

如果胯不松,腰无法松下来,在这顶着怎么坐?要学会落胯、松腰、敛臀、把命门打开,这样就好像坐在了高板凳上一样。

这个身法也可以单独去练,一只手放在小腹,另外一只手放在命门上,通过小腹的自然的回收,撑命门、松胯、敛臀,这样就如同坐在了一个高板凳上一样。

侧面做一下,小腹自然回收,撑命门、松胯、敛臀,这个时候就如同坐在了高板凳上一样,而且要达到立身中正坐得稳。

学会了似坐高凳这个身法,无论站桩还是打太极拳,都保持这种桩架的结构,这样去练才会全身畅通,达到学习内家拳的目的。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评论区留言,关注我,带你学习太极拳桩功功法一类的学习内容。

传武堂一太极飞飞,点赞关注。

亚健康!太极拳的身心双修秘籍-杨丽太极拳

太极拳要身形圆运行圆

作者: 叶惠根 太极拳自始至终都是圆运动,无论是身体的形态还是运行的轨迹,都呈现圆活的特点。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深刻揭示了太极拳圆活的本质。

太极大师郝少如先生对太极身形有自己的领悟,他说:“身如灯笼,腰如米袋。

”李雅轩大师则体悟:“身如气襄,身如气球。

”我理解宗师大师的这些表述是说太极习练者身上必须要有太极圆(否则容易变成太极操太极舞) 在这里,我将江西一位资深太极拳老师对身形太极圆的体悟介绍给大家:无极是圆,浑元气团;太极是圆,阴阳循环;静为圆体,动为圓转;太极拳术,本是圆拳;要求体形,处处成圆;内撑筋骨,八方伸延;由内而外,膨胀之感;撑得好象,皮球一般;肩要撑圆,臂要撑圆;膝窝撑圆,裆要撑圆;虎口要圆,腋下要圆;往复折迭,进退转换;都须表现,衔接有圆;要练着圆,也练意圆,並练神圆。

我们所见的阴阳太极图揭示了太极的本质内涵:不仅显示了太极对形态的要求,也揭示了太极对运行规律的要求。

太极图在形态上,是显圆满,没有凹凸,没有缺陷,无始无终,连绵不断,阴阳互根,阴中寓阳,阳中寓阴。

太极图揭示的运行规律:阴阳相济、阴阳互换,阴极变阳,阳极变阴,螺旋运动,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气机在内,而非外在,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平衡运转。

太极拳以太极图为理论依据,因此要求练习者做到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圆裆、落胯溜臀、尾闾中正、气沉丹田、命门后撑等等。

这些身法要求只有在心松身松的状态下才能做到。

太极拳内外兼修,关键在于修炼内气,即所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要求“气遍周身不稍滞。

”要求“气宜鼓荡,气敛入骨。

”这种修炼需要长期过程,初学时只会身动,逐渐进入外引内动,进而内动带身动,直至无形无相之状。

当太极拳修炼到一定阶段时,练习者会感受到身体内外有圆满的气场感和气圈感。

对*含胸拨背”“气贴背”的体悟也会逐渐认知。

拳经要求“牵动往来气贴背,气敛入骨。

”值得学者重视,打拳时要如此,推手时也是如此。

初学者对于“气贴背”的体悟较浅,但正因为这样,才更容易被忽视。

在太极推手里,我们往往重视身前手的动作,要求不丢不顶,轻灵圆活,棚劲不丟。

然而,对于身后背的要求“气贴背、气敛入骨”的要领常常忽视,我体会如果气不贴背,身体前后方向就会失去平衡。

(有的老师说后面没东西)无论行拳、还是推手走劲粘劲化劲发劲都要保持气贴背,才能身形圆满,保持太极拳的基本形态。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