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水 > 功法典籍 > 太极拳

蚌埠市非遗太极拳千人大展演盛大举行

时间:2024-11-2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转自:蚌埠新闻网

11 月 24 日上午,蚌埠市淮河文化广场热闹非凡,由蚌埠市武术协会主办的 “蚌埠市非遗太极拳千人大展演” 活动在此隆重举行。

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市 67 个健身站点的 1182 名太极拳爱好者参与,其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以及覆盖健身站点之广,均创下蚌埠市单一武术项目展演的历史纪录。

活动现场,太极拳爱好者们身着整齐的服装,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一招一式尽显太极神韵。

他们的动作如行云流水,刚柔相济,将太极拳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蚌埠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付长礼表示,此次千人大展演旨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太极拳这一非遗项目为载体,激发广大市民的健身热情。

通过此次大规模的集中展演,不仅展示了蚌埠市在太极拳传承与推广方面的卓越成果,更期望能以此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股学习太极拳的热潮,在现有千人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训出万名甚至数万名太极拳爱好者,让太极拳运动在蚌埠市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蓬勃发展,为提升市民身体素质和城市文化内涵贡献力量。

(融媒体记者 陈昂 通讯员 胡春杰 )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亚健康!太极拳的身心双修秘籍-杨丽太极拳

太极拳要身形圆运行圆

作者: 叶惠根 太极拳自始至终都是圆运动,无论是身体的形态还是运行的轨迹,都呈现圆活的特点。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深刻揭示了太极拳圆活的本质。

太极大师郝少如先生对太极身形有自己的领悟,他说:“身如灯笼,腰如米袋。

”李雅轩大师则体悟:“身如气襄,身如气球。

”我理解宗师大师的这些表述是说太极习练者身上必须要有太极圆(否则容易变成太极操太极舞) 在这里,我将江西一位资深太极拳老师对身形太极圆的体悟介绍给大家:无极是圆,浑元气团;太极是圆,阴阳循环;静为圆体,动为圓转;太极拳术,本是圆拳;要求体形,处处成圆;内撑筋骨,八方伸延;由内而外,膨胀之感;撑得好象,皮球一般;肩要撑圆,臂要撑圆;膝窝撑圆,裆要撑圆;虎口要圆,腋下要圆;往复折迭,进退转换;都须表现,衔接有圆;要练着圆,也练意圆,並练神圆。

我们所见的阴阳太极图揭示了太极的本质内涵:不仅显示了太极对形态的要求,也揭示了太极对运行规律的要求。

太极图在形态上,是显圆满,没有凹凸,没有缺陷,无始无终,连绵不断,阴阳互根,阴中寓阳,阳中寓阴。

太极图揭示的运行规律:阴阳相济、阴阳互换,阴极变阳,阳极变阴,螺旋运动,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气机在内,而非外在,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平衡运转。

太极拳以太极图为理论依据,因此要求练习者做到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圆裆、落胯溜臀、尾闾中正、气沉丹田、命门后撑等等。

这些身法要求只有在心松身松的状态下才能做到。

太极拳内外兼修,关键在于修炼内气,即所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要求“气遍周身不稍滞。

”要求“气宜鼓荡,气敛入骨。

”这种修炼需要长期过程,初学时只会身动,逐渐进入外引内动,进而内动带身动,直至无形无相之状。

当太极拳修炼到一定阶段时,练习者会感受到身体内外有圆满的气场感和气圈感。

对*含胸拨背”“气贴背”的体悟也会逐渐认知。

拳经要求“牵动往来气贴背,气敛入骨。

”值得学者重视,打拳时要如此,推手时也是如此。

初学者对于“气贴背”的体悟较浅,但正因为这样,才更容易被忽视。

在太极推手里,我们往往重视身前手的动作,要求不丢不顶,轻灵圆活,棚劲不丟。

然而,对于身后背的要求“气贴背、气敛入骨”的要领常常忽视,我体会如果气不贴背,身体前后方向就会失去平衡。

(有的老师说后面没东西)无论行拳、还是推手走劲粘劲化劲发劲都要保持气贴背,才能身形圆满,保持太极拳的基本形态。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