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水 > 功法典籍

说一说八卦掌的五大功夫

时间:2024-10-3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八卦掌是内家拳,很多功夫都是口传,言传身教,虽然很多内家武术大师写了很多的书,讲了很多的功夫,如:三步功夫、三层道理、三种练法等。

确实很好,但是如何练出来,多少时间能练出来,用怎样的动作去练习却没有说,其实练习过程中身体也有很多变化,如何去应付,这些很多人不知道。

内家拳术理论好,练出的结果好,但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功夫)练出来,练不到自己身上又有什么用。

很多武术练习者喜欢说;我们的拳术多么好,这个我承认,问题是你自己练的如何,功夫上身了没有。

我希望喜欢八卦掌的人能练习出真功夫,不浪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下面就自己练习八卦掌的心得做简明介绍:

八卦掌功夫之一:“整力”,八卦掌的主要功夫是转掌,练习者在转掌过程中全身要始终保持一个整劲十分的重要,功夫称:“扯满” (俗话:如行帆风扯满)。

如果练习者在八卦掌动作变化过程中没有保持“整劲”,而因动作的变化劲力忽有忽无有了断劲,就容易在动手时在断劲上受到打击,就不是一个好的练家子。

如何看练习者的劲断不断呢?(如果对方同意)你可以用双手放在练习者的手指或小臂处,当练习者动作变化时就可以听到他的劲有没有断,也就可以检验出对方的整劲练习上身没有。

八卦掌功夫之二:“指力”,八卦掌的手法有很多种,每一个手指的作用十分重要,八卦掌先师有一个比喻,说:一个炮弹打过来,一只蜻蜓把它变。

说的是一个力大无穷人,当他用掌或拳打你时,掌或拳到你身上时,你的一个手指头一点(要知道点到对方的薄弱地方,),这个人的劲力就化解的无影无踪了。

“指力”还有一种说法,比喻身上的劲如枪,而手指是枪尖,在与人试手时,自己手指软(怕碰)也打不了人。

如何知道指力的力量大小呢,让你的手指顶在对方的胸前,让对方全力往你手指上用力,这时你自己的手指承受住对方的力而手指不弯曲,并且手指顶的对方退步,才能说明练习八卦掌的“指力”有了。

八卦掌功夫之三:“转掌八式的击技变数”, 八卦掌共有八八六十四式,每一式都有几种以上的打法,其实八卦掌的最基本的功夫是从转掌八式中来,即蹋掌、大鹏展翅、狮子抱球、仙人指路、黑熊返背、白猿献果、指天打地、青龙探掌。

如果能掌握八式的用法,即不变化其他式子(如只用“踏掌”一式,不可变换其他式子),做到用每一式攻防兼备,打即是防,防即是打,就可以说入了八卦掌的门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用法原则,与人试手时,只讲一不讲二,就是说动手时一个出手即有防也有打,一个动作就完成了,如果说我一个动作防对方,然后又一个动作打对方,实际上就慢了,就已经挨打了。

八卦掌功夫之四:“渗透力”(又称发力),八卦掌练习转掌的同时,也有很多桩功,其中包括转掌八式的走桩的练习,练习桩功就是要练出功力,功力与击技技术合在一起产生的力称为发力。

先师说过:有功无艺打不了人,有艺无功打上人而伤不了人。

如果两样都没有,就是练习八卦掌的表演艺术了。

这里有一个检验方法,就是你用自己的指力打到对方时,能把对方击出几步开外。

八卦掌功夫之五:“丹田气”,练习八卦掌的丹田气要经历几个过程,即五道门槛:第一道门槛:是初学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八卦掌练习,把自己身体原来的僵力慢慢化解掉了,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表现出来,八卦掌的动作展示出平稳,流畅,有活力。

有时练习者会感到自己的手指尖会轻轻跳动。

第二道门槛:是练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八卦掌练习,不知不觉的开始进行逆式呼吸方法。

第三道门槛:是练习者经过长时间的八卦掌练习,在八卦掌转掌过程中,开始注意动中求静,保持思想无杂念,这段时间练习者本人的腹部有声响,行家称腹鸣,也可以证明练习八卦掌开始登堂入室了。

第四道门坎:是练习者经过很长时间的八卦掌练习,从头顶到脚底下的各项要求都基本上做到了,练习转掌走时也做到了从动中求静,保持思想无杂念,这段时间练习者本人的丹田开始有“气了”。

第五道门槛:是练习者经过长时间的八卦掌练习自己的丹田气充足。

八卦掌的功夫还有很多种,如我知道的:步法,脚法,六十四的用法,走八卦掌九宫等等。

我这里仅仅是对上述功法做了一些介绍,希望更多的八卦掌爱好者,练习出好功夫。

(文:顾建强)

形意拳要抓住尾椎骨、脊椎骨来练

练形意拳不可操之过急,没有速成法,需要慢慢成就。

无论是站桩还是行拳,一定不要有操之过急的心,否则短时间内上量一定适得其反。

拳道一体,悟道之后好练拳?一定要有个悠游人间的轻松意思,思想上才能近道,练拳也才能事半功倍。

练形意拳如存钱,不怕多就怕停,日积月累方显功夫,切忌急躁。

打五行拳,可能有人会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往回收这一下,只记得往出打这一下,往回收无所谓,简单比划一下过去了,这是错误的。

事实上,五行拳最重要却是往回收这一下,而往出打是在往回收的基础上发出去的。

往回收是个蓄力的过程,蓄足了才能打得出去。

回收做不好,打出去的是半截子拳。

蹲身,蓄力,胯部要往后不露声色地微微一坐,把精气神都收拢到丹田里,同时足跟一沉,尾椎骨一撅,劲顺着脊柱到头顶和两膀发出去,发完了再往回一收,这个劲就整了。

你可以想象拳头和丹田之间有两根橡皮筋相连,总是互相呼应的。

不但劲整了,连精气神都是整的,这样练才能所谓炼精化气,才是内家拳。

形意拳谱里有“消息全凭脚后蹬”一句,今日明白其道理了,这是把全身劲力练整的一个关键,但却非思想做作可得,是自然而然随着长功夫而出现的。

一开始要去全身的浮力,浮力去尽则全身有发空之景象,随后新劲渐生。

待化开了尾椎骨,体会到了脊柱发力之后,行拳中慢慢发现发力之脚后跟与脊椎的连带关系。

而后,脚后跟的发力通过尾椎到脊柱发于上肢,全身劲力渐渐成为一个合而不破的整体。

到这个阶段,行拳时身上再无拙力,一切姿态随着身法自然而然到达,思想成了指挥整体的司令。

想发力,发多大力,怎么发力,想就有,心与身同步。

不仅练功如此,生活中亦不用拙力,身体处于轻轻松松的状态,不着力。

形意拳不是傻练的功夫,光下傻力气、不思考醒悟会事倍功半的。

在多数人的意识里,武术就是吃苦受累才出功夫,这话只说对一半,你练对了再加上刻苦才会事半功倍。

反之,几年十几年不出的比比皆是。

形意拳初入门时可能苦些,但愈往后是愈舒畅的,内外身心皆然。

浑圆桩,舒服了才对。

你练对了,练一天有一天的进步,练一遍有一遍的进步,好像银行存钱越来越多而且还有利息。

前提是你练对了。

无论是站桩还是行拳,你练进去了就是欲罢不能,在里头舒服的不得了。

直到两条腿有点木了才恋恋不舍地停止。

不然,对身心没有好处,怎么会是流传千古的道家绝学呢?要破这个迷思! 打人不能当傻二,练拳更不能当傻二。

寻明师很重呀,自己有悟性更重要。

我们练内家的不光是练功夫,还要参阅儒释道三家经典,以求触类旁通,明心见性之日,就是登高望远之时。

每天练得痛苦不堪,每天强逼着自己去练的,如果几年了还这样,那真是没练对。

得是身心愈发地健康,天地越发地宽广才对。

形意拳,坑人不?

有朋友诙谐地说20年练不出来,形意拳真坑人!看后数日深思,形意拳真的坑人吗?为何那么多人趋之若鹜,花费大半生精力研习呢? 古人常说:艺成者少如麟角,但并没有说坑人。

师爷说:形意拳是干枝梅。

形意拳理论体系完备,艺术韵味深厚,确实好学难练,成为共识。

李洛能以来,形意拳家辈出,但最有成就的也就那么几个人,能超过前人的很少。

究其原因,一曰练起来枯燥,大多数习练者认为其不好看,不好出成绩,一旦找不到乐趣,往往知难而退。

一个三体式就站跑很多人,足见其对大多数人不具赏识力。

不练拳的常说,蹲在那里难看,不如长拳舒展大方,姿势优美;二曰保守,有东西的得之不易,不愿轻易告人,心得体会更是守口如瓶。

三曰得真传的极少,一个门派里只有那么一两个,大多数的都是对套路下功夫,对于什么是形意拳不明所以,以会多少套路、姿势优美为掌握形意拳程度作为衡量水准,失之偏颇;有的以能应用为乐事,认为会很多奇巧招数能打就认为是高手了,得了真传,在明人看来,也是偏离正轨。

古云:六合自古无双传,多少奥妙在其间,设若妄传无义人,招灾惹祸损寿年,两层含义:一曰艺术是单传,做师傅的考察徒弟们,唯有一人能继承衣钵;二曰六合艺术真艺术只有一个,并无二致,舍此之外都是假的。

何谓真的艺术?那就是六合。

我的师兄跟师父练了几年,到外面一练,震撼了很多功深年久者,都感到练得比他们好。

当一问才练了数年,不禁仰天长叹,痛哭流涕,认为自己下了十数年功夫,白下了!何以如此?未得真传耳!别说十几年,就是毕生精力付出了,概念不清,真传不得,也是糊涂一生,徒具形意拳架势,没有真艺。

而得真传的就是打太极,练长拳,举手投足间也是形意拳。

有的长辈看了师兄练得,对人说:人家那才是正经形意拳!但是大多数人不识,不懂得大道至简的道理,买椟还珠的事情时有发生,屡见不鲜。

形意拳不坑人,坑人者在于传授者,自身不具六合,往后授徒,只能以讹传讹,偏离正轨。

因为没有相应的标准和准确概念,对于何谓六合,很多人张口就来,但是真能讲清的代不数人,练出来的更是凤毛麟角,很多人是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曲解本义。

更有沽名钓誉、见利忘义之徒妄加解释,以致后学更摸不着边际,致使20年乃至一生不得其门而入。

形意好学难练,不下功、功夫不到不行,不动脑子不行,没真传不行,悟性不具慧根不行,跟错了人、机缘不到不行,凡此种种,能摘取皇冠明珠的就真的是凤毛麟角了。

即使如此,谁不想领略珠穆朗玛风光?谁不想自己是那个幸运儿,得窥珍宝,艺术上身?只是六合自古无双传好像一句谶语,为什么其它拳种不这样说呢?是珍贵抑或是前辈辛苦磨练的总结? 形意拳是内家拳,内家拳当能有内劲,也是吸引人的主要魅力之一,但是很多习练者都是本力,打得虎虎生风,力量骇人,但不是真劲。

对于何谓内劲,如何练成,知者不言,不知者妄言。

以致很多名家讲不清楚,也练不出来,其追随后学者也只能是瞎子摸象,无法全面诠释和习练。

这位朋友所说可能无心,但是坑人说是不正确的,形意拳不坑人,魅力无穷,三百年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就像兰亭序等国宝字画,后人如过江之鲫,不管如何努力习练、临摹,古往今来鲜有能超越者,我们能说兰亭序坑人么?显然不能,真要能人人写出来那个水平,兰亭魅力也就没了。

形意拳也是如此,也能称国术,因为她的艺术至臻至诚,是无价瑰宝,所以后人才舍得花费毕生精力寻求,乐此不疲,当回味以往走过的路,当能见识到真的艺术,当能结识到真有本事的人,能小有成就也是很开心的事,这位朋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啊?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