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水 > 功法典籍

难得一见的太极拳呼吸要诀

时间:2025-02-0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太极拳源远流长,学派繁多,但各学派在呼吸问题上一致主张采用腹式呼吸。

太极拳强调采用腹式呼吸,是为了不致因胸廓起伏度太大,而使气血上涌,同时也不致使重心过于上升,而有失下盘的稳定。

由于腹式呼吸使脐下的丹田穴位(石门穴 )明显地起伏鼓荡,因此,能做到腹式呼吸,也就做到了“气沉丹田。

但腹式呼吸法不只一种,太极拳较常用的呼吸法有下列三种。

一、 自然呼吸法

自然呼吸法也叫“腹式正呼吸法”。

呼吸时小腹部要任其自然地起伏鼓荡,既要适度地加深呼吸,而又不可憋气。

这样逐步地做到深、长、细、匀、稳、缓、静等七个字的基本要求,术语上就叫“气沉丹田”。

能够气沉丹田,便能使气血下行而不致上浮,这样就有助于运动时下盘的稳固。

自然呼吸在吸气时因横膈膜下降,以致小腹部向外鼓出,这时肺部自然向下舒展,从而保证外界有大量空气进入肺部。

二、逆式呼吸法

逆式呼吸法又叫“腹式逆呼吸法”。

吸气时小腹向里收缩,呼气时小腹向外鼓出,这与腹式自然呼吸恰好相反。

由于逆式呼吸在吸气时横膈膜上升,小腹部向里收缩,而肺的底部因被横膈膜顶起,肺组织就不得不向四周扩张,以保证外界有更多空气进入肺部。

由于这种呼吸运动较腹式自然呼吸法剧烈得多,因此,如要采用逆式呼吸法,最好坚持练拳三、五年以后。

因为那时呼吸肌与肺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都已较为发达,能够经受逆式呼吸中横膈膜肌升降的剧烈运动。

三、发声呼吸法

发声呼吸法是一般只用于太极拳推手运动或练习技击时的一种呼吸法,但也有用于走架和疗病的,然而流传一直不广。

杨澄甫先生传有“推手放劲三气法”,即:推手练习放劲时,向上打,意欲将对方掷上屋顶,这时口发“哼 ”音;向下打时,意欲将对方击入地中,这时口发“哈 ”音;向远打,意欲将对方拍透入墙壁,这时口发“咳 ”音。

总之在打太极拳时,不论采用何种呼吸法,都应做到“吸之绵绵,呼之微微”。

对于呼吸的加深和调匀,都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有憋气的情况。

否则,会因憋气而发生忿气、胸闷、头晕等现象,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亚健康!太极拳的身心双修秘籍-杨丽太极拳

太极拳要身形圆运行圆

作者: 叶惠根 太极拳自始至终都是圆运动,无论是身体的形态还是运行的轨迹,都呈现圆活的特点。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深刻揭示了太极拳圆活的本质。

太极大师郝少如先生对太极身形有自己的领悟,他说:“身如灯笼,腰如米袋。

”李雅轩大师则体悟:“身如气襄,身如气球。

”我理解宗师大师的这些表述是说太极习练者身上必须要有太极圆(否则容易变成太极操太极舞) 在这里,我将江西一位资深太极拳老师对身形太极圆的体悟介绍给大家:无极是圆,浑元气团;太极是圆,阴阳循环;静为圆体,动为圓转;太极拳术,本是圆拳;要求体形,处处成圆;内撑筋骨,八方伸延;由内而外,膨胀之感;撑得好象,皮球一般;肩要撑圆,臂要撑圆;膝窝撑圆,裆要撑圆;虎口要圆,腋下要圆;往复折迭,进退转换;都须表现,衔接有圆;要练着圆,也练意圆,並练神圆。

我们所见的阴阳太极图揭示了太极的本质内涵:不仅显示了太极对形态的要求,也揭示了太极对运行规律的要求。

太极图在形态上,是显圆满,没有凹凸,没有缺陷,无始无终,连绵不断,阴阳互根,阴中寓阳,阳中寓阴。

太极图揭示的运行规律:阴阳相济、阴阳互换,阴极变阳,阳极变阴,螺旋运动,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气机在内,而非外在,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平衡运转。

太极拳以太极图为理论依据,因此要求练习者做到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圆裆、落胯溜臀、尾闾中正、气沉丹田、命门后撑等等。

这些身法要求只有在心松身松的状态下才能做到。

太极拳内外兼修,关键在于修炼内气,即所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要求“气遍周身不稍滞。

”要求“气宜鼓荡,气敛入骨。

”这种修炼需要长期过程,初学时只会身动,逐渐进入外引内动,进而内动带身动,直至无形无相之状。

当太极拳修炼到一定阶段时,练习者会感受到身体内外有圆满的气场感和气圈感。

对*含胸拨背”“气贴背”的体悟也会逐渐认知。

拳经要求“牵动往来气贴背,气敛入骨。

”值得学者重视,打拳时要如此,推手时也是如此。

初学者对于“气贴背”的体悟较浅,但正因为这样,才更容易被忽视。

在太极推手里,我们往往重视身前手的动作,要求不丢不顶,轻灵圆活,棚劲不丟。

然而,对于身后背的要求“气贴背、气敛入骨”的要领常常忽视,我体会如果气不贴背,身体前后方向就会失去平衡。

(有的老师说后面没东西)无论行拳、还是推手走劲粘劲化劲发劲都要保持气贴背,才能身形圆满,保持太极拳的基本形态。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