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咏春拳,大家都不陌生,《叶问》系列、《一代宗师》等影片让咏春拳走进了大众视野。
叶问、李小龙师徒的故事,更是在民间传为佳话。
不过,大众所认识的咏春拳,多半都是以叶问为代表的那一套拳,严格来说叫做佛山咏春拳,也叫正身咏春。
相对应的,很少有人知道咏春有两套拳,除了叶问打的那一套,另一套更为厉害,其叫做古劳咏春拳,也叫侧身(偏身)咏春。
这一套拳的创立者,就是咏春拳传承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咏春拳王——梁赞。
说起来,他还是叶问的师祖。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咏春拳王,和他所创立的古劳咏春拳。
咏春拳起源
说到咏春拳的起源,民间有许多传言。
为了满足大众喜闻乐见的猎奇心理,这些传言多少都带有一些江湖传奇的成分,流传下来好些不同的版本。
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是这样的:咏春拳是为了纪念其创始人严咏春而得名。
严咏春是少林俗家弟子严二之女,根据叶问遗稿记载:
时先师(严咏春)年已及笄,有当地恶霸,涎其姿色,恃势逼婚。
父女二人日有忧色,为五枚师太所洞悉。
因怜其遇,许以传技保身,使该土霸俟能除。
咏春随五枚返山,日夕勤修苦练。
技成乃约恶霸比武,卒将恶霸击倒。
自此五枚云游四方,临行殷殷诫以严守宗风,待婚后发扬武术,同佐反清复明大业。
综合历史事实,咏春派拳术,实宗于五枚师太也。
五枚师太是何许人也?按考据人士所说,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乃是小说中的虚构人物。
是否真有其人我们暂且不论,总之根据民间传言,说是清朝中期,朝廷忌惮少林一派的强盛,于是勾结寺僧,里应外合,放火烧了福建莆田南少林。
而五枚师太正是当时南少林的长老之一,寺院被烧之后,五枚师太出走到大凉山一带,才有了上述传授武艺给严咏春的故事。
五枚师太当时教给严咏春的拳术,是白鹤拳。
有一天,严咏春在山上自行练拳,偶然间看见一蛇一鹤相互搏击。
蛇鹤施展各自的身形,攻守交错,争斗不息。
严咏春在一旁仔细观看,并默默记下双方的身形姿态和招式战术。
最后,这场搏击战以鹤击败了蛇而告终。
严咏春回去以后,悉心钻研,将蛇鹤双方的身形和战术加以变化,取长补短,融汇于自己所学的白鹤拳当中,自创出一套全新的拳法。
后来经过五枚师太的修正,拳技大成。
严咏春请五枚师太为此拳术命名,五枚师太就借严咏春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咏春拳。
咏春拳的发展和梁赞其人
师祖严咏春后来成了婚,将咏春拳传给了丈夫梁博涛。
两人没有子女,于是过继了梁博涛的侄子梁兰桂为子,传授其武艺。
梁兰桂长大以后,到了佛山,传艺于黄华宝。
黄华宝是红船中人,与梁二娣等人为伍。
机缘巧合,南少林的至善禅师当时也混迹于红船之中,与二人相识后,将南少林绝技六点半棍传给了梁二娣。
黄华宝和梁二娣相互切磋学习,各自取长补短,由此,佛山咏春一派基本成形。
佛山咏春(即正身咏春)以小念头(基础拳术)、寻桥(防守套路)、标指(进攻套路)为拳路,以六点半棍为长兵器,以双刀为短兵器,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拳术体系。
这个时候,我们的咏春拳王还是一名少年。
梁赞,又名梁德荣,生于道光六年(1826年),原籍广东鹤山古劳东便坊。
其父梁志,曾考取进士,后不愿沉浮于险恶官场,便辞官回乡,于佛山经营绸缎生意。
梁志虽然无心仕途,却仍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饱读诗书,考取功名,光耀门楣,于是重金聘请教书先生在家乡古劳教导儿子梁赞读书。
十多岁的梁赞少年心性,不爱读书,经常跑去看人家舞狮子、练功夫,时不时地在外面打架闹事、惹是生非。
教书先生责骂多次,无奈屡教不改,一气之下便收拾行李回佛山去了。
梁志没有办法,只好把梁赞接到佛山,自己管教。
佛山这个地方,地处广州交通要道,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
人民为了自保,一直以来就有习武防身的传统。
清朝中晚期,佛山手工业受到西洋货物的冲击,许多人纷纷失业,社会动荡不安,于是各行各业都争相聘请武师教授武功,导致当时的佛山武馆林立,习武者众多。
梁赞在这样的氛围里耳濡目染,自然一心想要学武。
可是父亲不同意,他就偷偷地跑去跟一些坊间师父学拳。
十六岁那年,梁赞跟着父亲回乡过年,路上遇到了劫匪,要抢夺父子俩随身挑担的财物。
梁志吓得手足无措,眼看着多年的积蓄就要付之东流。
这时候,只听见梁赞大喝一声,使出在坊间学到的招数,仅凭一条湿毛巾就打落了劫匪手里的刀,然后三两下把歹徒打得落荒而逃。
从这以后,梁志便改变了初衷,不再反对梁赞习武。
不仅不反对,他还重金聘请了名师来传授武功。
梁赞先后学了洪家拳、刘家拳等,打下了扎实深厚的武学基础。
正所谓同姓三分亲,在梁赞十八岁的时候,由父亲(一说是悦安社拳师梁锡佳)引荐至红船梁二娣门下,学习咏春拳。
两年以后,梁二娣把能教的东西都教完了,又觉得梁赞是学武之才,就把梁赞引荐至黄华宝门下。
黄华宝本也是鹤山人,跟梁赞是同乡,于是悉心传授。
梁赞也果然是天赋异禀之才,深得其奥妙,武艺已入化境。
据梁赞遗著《咏春妙手》记载,黄华宝感念梁赞天赋过人,将来定能光大门户,于是就对梁赞说:你师祖严咏春虽已老迈,但尚在人世,你愿随她学艺,更上一层楼吗?
梁赞自然满心应允,于是跋山涉水,按照黄华宝给的地址找到了师祖严咏春。
梁赞说明了来意,严咏春要求梁赞留下学艺,三年内不许回广东。
梁赞答应了,于是随严咏春学艺,最终习得真传。
相传,这三年内,梁赞所修习的,正是后来由他创立的古劳咏春(侧身咏春)的对拆身法和內炼养气的功夫。
再后来,梁赞决意把师从梁二娣、黄华宝时候学到的南少林跌打医术学以致用,就在佛山筷子街开设了赞生堂药店,专治跌打损伤。
梁赞医术高明,享誉佛山。
除了医术高超以外,梁赞的名望还来自于其精湛的武功,和路见不平仗义相助的秉性。
他本人也喜好交游,人缘极好,人们都亲切地叫他佛山赞先生。
光绪年间,梁赞在赞生堂内收徒教拳,将咏春拳发扬光大,被咏春门人推崇为一代宗师。
咏春拳王
江湖上流传着关于梁赞的许多逸闻,虽未必见于史料记载,然而众说纷纭,不啻为一代咏春宗师的脚注。
梁赞威名远扬,并不是因为开馆授徒。
事实上,他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武馆,只是在其经营的赞生堂药店教授武功。
他的名声全来自于真拳实脚的比武,梁赞一生许多次与人比武,从无败绩,在武林中声名赫赫,被誉为咏春拳王。
相传有这么一个故事:梁赞为了能博取名家所长,曾经在赞生堂门前挂了一根木棍,旁边写道:
如有人愿作友谊式交换武技及棍法,十分欢迎。
倘有人将我手棍击落,赏纹银五十两,能将我打败,赏纹银一百两,若不能取胜,无任何附加条件,可以自由离去。
然而,这一根木棍一挂就是三年。
原来,大家深知梁赞武艺超群,都不愿意自讨没趣。
到了第四年,来了一个年轻人。
此人名叫黄飞龙,自幼跟随身为峨眉派嫡传弟子的父亲习武,学到了父亲的毕生绝学,一手盘龙棍法在江湖上也是赫赫有名。
黄飞龙来的时候,那张无人问津的字条早就被梁赞收起来了,只有那根木棍还挂在门口作为招牌。
黄飞龙也不为什么纹银而来,他知道只要打败了梁赞,自己就能名扬千里,也能在佛山开武馆收徒弟了。
所以不管梁赞怎么谦虚,他都坚持要跟梁赞一较高下。
这一场比武,两人各显绝技,打得十分精彩。
要说的话,黄飞龙此前走南闯北,与人比武也从来没有输过,算得上是武艺高超之人。
怎奈何毕竟还是梁赞技高一筹,招式间挑落了黄飞龙手上的棍子,这才结束了比试。
黄飞龙头一回栽了跟头,又懊恼又心有不甘,迟迟不肯离去。
梁赞呢,一向不愿意和人有过节,为了让黄飞龙心服口服,于是施展内力,将七枚山榄钉入茶台桌脚,然后操起手棍连演七度手法,将七枚山榄的榄核一一点得粉碎,茶台却纹丝未动。
黄飞龙也是个武学行家,一看这光景,心里清楚这一手武功极为高深。
这棍子要是打在人身上,从外表看不出异样,但其实内伤极重,根本无可救药。
他这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于是心悦诚服地拜倒在地。
梁赞也赶紧把他扶了起来,两人从此成为了忘年之交。
古劳咏春
梁赞中年以后,时常回乡住上一段时日。
那时,他已经创出三拳、三膀、三掌、二指、二桥等技法,也就是后来侧身(偏身)咏春的要点。
而古劳咏春这个名称,其实是外乡人为了区分梁赞早期传授的佛山咏春,从而这样命名的。
对于侧身咏春拳的传播和发扬,功劳最大的要数王华三。
王华三是古劳龙溪西便坊人,因排行第三,故而人称王华三。
王华三跟随梁赞习武,相传有两个版本。
其一,王华三趁梁赞回乡教授武艺之时,欲拜梁赞为师,却遭到了拒绝。
但他意志坚定,自己做了一个木桩,整天苦练不止。
有一次梁赞外出散步,见到此情此景,被其苦心打动。
梁赞又经过明察暗访,得知王华三乃是正直之人,于是收了他为徒。
其二,王华三初次拜师被拒绝之后,就每晚爬上围墙偷师。
记得了招式,就偷偷到树林里练习。
几个月后,梁赞让人把王华三找来,对他说:我早知道你偷学之事,现在把你学到的东西练给我看看吧。
王华三没有办法,只好把偷学的功夫使出来。
梁赞看了,觉得他是个练武的人才,又看中了他勤奋苦学的坚持,于是正式收他为徒,重新纠正了他那些偷学来的手法。
最初,梁赞传授徒弟的都是正身拳,他的传人当中,梁照、梁光华、易英等人在学拳时,学的也都是正身拳那些套路,黏手对拆也都是一出一入的正身拆法。
后来,王华三加入,由于王华三身材矮小,体重只有九十多斤,在跟有七年洪家拳功底的易英对拆时,根本占不到便宜,一接手就被制住,动辄就被放出几米以外。
于是王华三找到师父,苦苦哀求,梁赞这才把看家本领传授给他。
梁赞根据王华三的身形,结合自己一生习武的经验,传授给他以闪为进的三角马及侧身马,发挥其体形特点,运用上箝肘,下箝阳,吞吐浮沉短胜长的身形步伐,形成了别出心裁的侧身咏春。
自此以后,王华三与师兄对拆,终于可以打成平手了。
梁赞传艺有一个准则,即妙技不可不传(以免失传),又不可妄传,恐传歹人,滋生祸端。
大姓、强族、暴戾横蛮之人不可传,小姓、弱族而品性纯良者才可传授。
当时的古劳龙溪,古、劳、冯三姓是大姓,王姓等其他姓氏则为小姓。
最初,梁赞是反对把咏春拳传给古、劳等姓氏的,但后来由于各种姻亲关系,最终由王华三把咏春拳在古、劳、冯三姓中广泛传播开来。
王华三深得师父真传,在梁赞的八大弟子中境界最高,培养后人又不遗余力。
其中第一位传人林伯长还曾经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贴身保镖,历经多次生死决斗。
最为惊险的一次,是遭到清廷杀手的追杀,林伯长背负孙中山先生跳过围墙,才得以虎口脱险。
结语
咏春拳源起于五枚师太,由严咏春开创,经梁赞发扬光大。
梁赞中晚年在家乡古劳创立并传授了侧身咏春,世人称之为古劳咏春。
而他早年在佛山教授的一脉弟子,又以陈华顺为代表,开枝散叶,广传后世。
陈华顺的弟子当中,就包括了如今妇孺皆知的叶问。
后世有云:咏春拳起于严咏春,衍于梁赞,盛于叶问。
咏春拳王、佛山赞先生,一代宗师梁赞,为咏春拳的完善与传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